出处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18,共1页
News and Writing
同被引文献21
-
1肖红新,林宇洪.学生工作服务短信应答平台的建设[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192-196. 被引量:6
-
2禹俊华.手机短信时尚对大学生精英文化的冲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0):91-93. 被引量:3
-
3王桂霞.校园短信文化的德育思考[J].管理观察,2008(17):135-136. 被引量:2
-
4冯遵永.校园手机短信文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12):138-139. 被引量:5
-
5丁妍,沈汝发.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J].中国青年研究,2003(3):6-11. 被引量:51
-
6陈丽晶.关于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22(4):32-36. 被引量:27
-
7黄海,刘吉发,杨溪.解读大学校园文化新现象:手机短信[J].青年研究,2005(6):15-20. 被引量:10
-
8张明平.时尚与冲突——大学生“手机短信”现象的调查和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9):149-151. 被引量:5
-
9丁士,真才基.积极应对手机媒体的挑战[J].求是,2006(6):60-60. 被引量:10
-
10史为恒.大学生使用手机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及对策[J].青少年研究,2006,6(3):43-45.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9
-
1陈发川,林丽凤.基于手机媒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15-19. 被引量:1
-
2常经营.高职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现状调查[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3):24-26. 被引量:8
-
3卢凯.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工会论坛,2014,20(1):59-61. 被引量:1
-
4卢凯.基于手机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82-83. 被引量:4
-
5王储佳,田井龙.手机4G时代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1):150-152. 被引量:1
-
6吴怡,宋泽亮,李源.浅析手机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大众科技,2014,16(12):202-204. 被引量:3
-
7胡健.手机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活动的影响与应用[J].科教文汇,2015(33):82-83. 被引量:1
-
8胡健.手机媒体环境下PU口袋校园在高校团日活动的应用现状与思考——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6,2(21):204-205. 被引量:3
-
9杨姝琛.浅析手机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1):57-58.
-
1Twitter日均发布1.55亿条消息[J].网络传播,2011(5):11-11.
-
2数据[J].中国总会计师,2005(9):13-13.
-
3寰球传媒[J].现代视听,2010,0(2):3-3.
-
4李骏,洪佳士.地方手机报发展策略——富阳手机报的实践与启示[J].新闻记者,2010(8):86-89. 被引量:1
-
5卢俊卿.微博信息传播的“5W”解读[J].新闻战线,2011(7):76-78. 被引量:2
-
6冯晓芳.全国手机短信收入前8月超190亿元[J].通信业与经济市场,2005(9):49-49.
-
7时统宇.手机短信火爆的文化基因[J].青年记者,2006(13):79-79. 被引量:4
-
8刘洪清.风生水起“第五媒体”[J].青年记者,2006(16):11-12. 被引量:1
-
9毛晖圆,陈志强.短信:广播振兴的催化剂[J].市场观察(媒介),2005(10):77-79.
-
10数字[J].青年记者,2005(3):8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