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打造深圳关爱品牌——深圳商报策划许凌峰“募师支教”报道始末
被引量:2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21,共3页
News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2
-
1刘理,涂艳国.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4):8-11. 被引量:19
-
2魏涛.“格桑花”助学:一群“背包客”爱的传递[EB/OL].(2009-02-27)[2009-02-25].http://www.gesanghua.org/v2/SharedFiles.aspx.
-
3教育部.2008年农村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全面启动[EB/OL].(2008-04-24)[2009-02-25].http://teacher.eol.cn/zhuanti_34/20080424.
-
4林浩.广东“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仍难吸引毕业生[EB/OL].(2008-05-28)[2009-03-15].http://www.youth.cn/zqw/xw/yw/200805/20080528.
-
5佚名.媒体质疑:特岗教师,三年后出路在哪里?[EB/OL],(2008-05-14)[2009-01-28].http://www.gscn.com.cn/Get/gsnews/0851.
-
6中央教科所.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状况分析与思考[A].2001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73.
-
7格桑花助学协会[EB/OL].http://www.gesanghua.org.
-
8中国麦田计划[EB/OL].http://www.mowo.cn.
-
9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实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有关政策的意见.教育部政报,1998,(09):370-371.
-
10张洪财,肖娟.西部支教中的政府性行为与非政府性行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1(8):63-6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8
-
1王美倩.教育资源的去中心化——对支教的另一种解读[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79-282. 被引量:1
-
2罗昌娴,梁秀玉.农家书屋应借鉴“支教”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34(3):81-83. 被引量:3
-
3俞振鹏.浅谈大学生“知识扶农”的渠道管理——以农村支教为例[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31):206-207.
-
4王莹.关于建立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商,2013(12):329-329. 被引量:16
-
5石敏.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3,29(6):96-99. 被引量:1
-
6于露辉,刘亚萍,王之琳.大学生支教模式创新研究——以北京市红星小学为例[J].时代经贸,2014,12(4):206-206.
-
7汲慧丽,姚斯亮.西部农村教育中的支教探析——从人力资源整合的角度谈支教[J].网络财富,2010(1):7-8.
-
8郭豆豆.社会公益组织短期支教活动的现状分析——以湖南省义仓公益暑期夏令营为例[J].中华少年,2016,0(5):283-283. 被引量:1
-
1葛凤章.走近凌峰[J].两岸关系,2002(5):53-55.
-
2刘郎.凌峰倡导“电视新文化”[J].南风窗,1996,0(11):22-23.
-
3王蕤.“我的脸很中国”——专访凌峰[J].国际新闻界,1992,14(2):5-7.
-
4杨海亮.名人自嘲长相[J].快乐青春(经典阅读)(中学生必读),2010(4):52-53.
-
5辑.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黄扬略受聘武大新闻学院兼职教授[J].中国地市报人,2004(6):54-54.
-
6张强.“老兵”新传——记阳煤集团二矿业余通讯员温凌峰[J].当代劳模,2000(12):22-22.
-
7婧.凌峰的那一瞥[J].当代电视,1996,0(10):64-64.
-
8陈亭廷.八千里路风云[J].中国新闻周刊,2012(37):82-84.
-
9意迷信箱[J].意林(少年版),2014(16):55-55.
-
10朱胜龙.畅销书带来了什么[J].中国编辑,2004(4):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