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武汉、长沙、桂林等城市遭到空袭,内地一批高等院校先后迁到云南,其中留滇时间最长,对云南教育、文化事业影响最大的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组的西南联合大学;其次是原在武昌,后于1939年3月迁到大理喜洲的华中大学。这几所学校的教师群体当中,有着许多海内外知名的文化精英,当年在物质条件极其简陋,生活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深厚的学识根底,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学术研究也取得丰硕的成果;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学人风骨,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后学的楷模。本文只就这一群体中举出曾在大理喜洲工作、生活过的游国恩、包鹭宾、石钟健三位学者,追述他们在这一特定时期的学术成就,以及对大理历史文化作出的贡献。
出处
《大理》
2006年第3期57-60,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