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结构软化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产业结构有不断软化的趋势,而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又是密切相关的。文章分析了产业结构软化的特征及原因,探讨了产业结构软化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并结合中国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作者
施祥正
吴进红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4-36,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软化
国际贸易结构
影响
对策
分类号
F740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1
李勇辉,左挥师.
论产业结构软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J]
.当代经济,2004,21(12):76-77.
被引量:3
2
王司瑜.
我国新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与对策思路[J]
.求是学刊,2001,28(2):59-62.
被引量:1
3
李艳军.
产业结构软化: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J]
.江苏商论,2003(8):87-88.
被引量:2
4
王桂敏.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背景与新思路[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6):10-13.
被引量:3
5
邱英汉.
产业结构知识化转换趋势探析[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18(3):63-66.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周宏仁.
信息化怎样带动工业化?[J]
.信息系统工程,2002,15(1):47-48.
被引量:1
2
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
刘国新,李勃,陈遥.
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演变[J]
.经济学动态,1998(12):27-31.
被引量:8
4
王志民.
知识经济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J]
.金融科学(中国金融学院学报),2000(1):110-112.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2
1
韩笑.
论产业结构软化[J]
.消费导刊,2008,0(11):133-133.
2
李彬.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供给的选择[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2):132-136.
被引量:35
3
李彬.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5):70-74.
被引量:28
4
张丽君.
产业结构软化——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J]
.理论导刊,2007(8):82-84.
被引量:4
5
刘芳,倪浩.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应措施[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3):321-323.
被引量:20
6
颜学成.
产业结构软化及其影响浅析[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3):130-131.
7
王然.
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软化的度量与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3,29(1):99-101.
被引量:3
8
孙健夫,阎东彬.
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系统耦合机理及其动力机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5):72-78.
被引量:19
9
魏丹丹.
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理论机制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09(19):16-16.
10
刘洪久,胡彦蓉.
产业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探讨[J]
.知识经济,2009(9X):3-4.
同被引文献
47
1
吕志胜,金雪涛,程静薇.
从中美比较看我国产业结构软化发展策略[J]
.经济研究参考,2011(28):44-51.
被引量:4
2
金润圭.
新技术革命与产业结构的软化[J]
.国际金融研究,1985(2):10-15.
被引量:1
3
尹忠明.
论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趋向软化的原因及其后果[J]
.经济纵横,1988(6):42-45.
被引量:1
4
肖云.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及对外经济的战略选择[J]
.贵州社会科学,1994(5):15-18.
被引量:11
5
喻桂华,张春煜.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
.当代经济科学,2004,26(5):9-13.
被引量:129
6
李勇辉,左挥师.
论产业结构软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J]
.当代经济,2004,21(12):76-77.
被引量:3
7
马云泽.
产业结构软化的动力机制模型[J]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1):44-50.
被引量:9
8
江小涓.
中国工业中长期发展预测及结构变动趋势[J]
.管理世界,1995,11(3):34-43.
被引量:5
9
陈晓涛.
产业结构软化的演进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145-147.
被引量:8
10
马云泽.
技术变革:产业结构软化的本源[J]
.桂海论丛,2006,22(3):38-4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颜学成.
产业结构软化及其影响浅析[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3):130-131.
2
王然.
中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软化的度量与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3,29(1):99-101.
被引量:3
3
杨斐.
安徽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关系的分析[J]
.临沂大学学报,2013,35(6):58-61.
被引量:2
4
赵淑苹.
外贸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J]
.商场现代化,2014(13):189-190.
5
于明远,范爱军.
结构软化、行业差异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6):38-5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王然.
中部地区制造业产业结构软化的度量与比较[J]
.商业经济研究,2015(6):134-135.
2
郭然,原毅军.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吗?——兼论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J]
.当代经济科学,2020,42(2):120-132.
被引量:48
3
王佳璐.
论安徽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与环境的中介作用[J]
.山西农经,2020(17):8-11.
4
宿三昕,王维然.
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影响研究演进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1,36(4):61-69.
被引量:3
5
孙丽香,张建民,许宁.
“多样化”产业协同集聚赋能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效应评估及作用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22(10):134-144.
被引量:7
6
上海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汤蕴懿,韩清,黄烨菁,张伯超,李锦明.
强化韧性、转化势能,赋能国际贸易中心高质量发展——2021—2022上海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暨SCISS指数[J]
.上海经济,2022(6):1-19.
被引量:1
7
夏清华,朱清.
增量提质:营商环境生态与专精特新企业——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44(8):126-144.
被引量:9
8
夏清华,朱清.
“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式创新的组态分析与范式选择[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23,45(10):20-34.
被引量:9
9
韩晓,姬茂旺.
物联网应用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山东社会科学,2024(11):107-115.
10
王波,韩立民,倪国江.
产业结构改革下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研究——来自面板门槛模型的解释[J]
.农业技术经济,2019(4):132-144.
被引量:23
1
陈明森.
国际贸易结构的成长与产业组织的创新[J]
.上海经济研究,1991,3(6):21-27.
2
林玉洁.
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
.青春岁月,2011,0(22):246-246.
3
魏东升.
国际贸易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分析[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2):1-2.
被引量:1
4
权衡.
迎接亚洲经济的新世纪[J]
.国际展望,2015,7(5).
5
邓力平,罗君伟.
论战后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与矛盾中突——从国际贸易结构变化角度的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1986(1):57-60.
被引量:2
6
成卓,王旭刚.
我国国际贸易结构与经济发展——兼与日本比较[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2):163-163.
被引量:1
7
方磊,郭晓夏,汪宗跃.
对外贸易角度浅谈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J]
.时代金融,2012(12X):116-116.
8
康霏.
出版产业结构优化途径分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5):80-82.
9
黄彩虹.
山东省区域分工与空间优化测度与分析[J]
.绿色科技,2015,17(9):332-335.
10
翁旭青.
文化创意产业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关联度研究——基于杭州市的实证分析[J]
.经济论坛,2015(8):37-40.
被引量:3
求索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