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今日民族》
2006年第9期I0004-I0004,F0003,共2页
Ethnic Today
同被引文献124
-
1殷剑敏,辜晓青,林春.寒露风灾害评估的空间分析模型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3):30-33. 被引量:26
-
2闵宗殿.古代的劝农备耕民俗——迎春[J].古今农业,2004(1):99-104. 被引量:6
-
3崔玉霞.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底蕴[J].农业考古,2009(3):162-166. 被引量:27
-
4黎国韬,邱洁娴.春牛舞与立春仪考[J].文化遗产,2012(1):145-151. 被引量:6
-
5简涛.略论迎春礼俗的起源[J].民俗研究,1995(4):73-87. 被引量:4
-
6张君.冬至节的文化学解析[J].江汉论坛,1992(3):63-67. 被引量:4
-
7宋兆麟.春牛图探源[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3(1):104-111. 被引量:7
-
8李零.《管子》三十时节与二十四节气——再谈《玄宫》和《玄宫图》[J].管子学刊,1988(2):18-24. 被引量:27
-
9李寿冈.也谈打春牛和寒食的习俗[J].民俗研究,1988(3):66-67. 被引量:2
-
10陈美东.论我国古代冬至时刻的测定及郭守敬等人的贡献[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2(1):51-60.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7
-
1陶宗虎.浅谈24节气饮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人文之友,2019,0(21):9-9.
-
2阿布都哈德.从《礼记·时令》中探古人对时间与秩序的认知——[J].西北民族研究,2018,0(4):180-187. 被引量:3
-
3刘丹云,谭翠媚.二十四节气科普数字可视化APP[J].通讯世界,2019,26(4):134-135. 被引量:1
-
4袁怡曲,逯明宇.二十四节气的当代价值及传播策略探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9,40(5):122-125. 被引量:11
-
5胡雪颖,付小云.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南门小学二十四节气特色课程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0(28):29-31.
-
6孟庆玲.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29(5):79-82. 被引量:2
-
7秦闯.清明节气的形成及农时功用[J].古今农业,2022(1):10-17.
-
8练继建,张玥,赵新.基于历法的冬季输水气象特征指标相关性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2,33(4):108-116. 被引量:1
-
9蔡一彤.节气谚语意象下的产品设计研究--以小满节气为例[J].今古文创,2022(41):103-105.
-
10贺少雅,孙英芳.二十四节气研究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5(6):27-36. 被引量:2
-
1王洪,徐子茹.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探析——以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3):64-65.
-
2彭春,苏梅.齐心协力抓示范 民族团结谱新篇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纪实[J].今日民族,2015,0(12):17-20.
-
3杨剑忠.“两不忘”书记——记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照辉[J].云南国防,2002(4):16-16.
-
4沈澈,柳依依.奇异的摩梭葬俗[J].社会科学战线,1984(2):245-246. 被引量:2
-
5村井信幸,徐菊芳.纳西族问题研究近况[J].世界民族,1980(5):79-80. 被引量:1
-
6杨金志.上海出资建设“王伟希望小学”[J].神州学人,2001(5):41-41.
-
7李曙功.边疆民族地区的产业调整问题——思茅地区的调查报告[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4(4):13-15.
-
8曹成章.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教育考察报告[J].民族研究,1992(5):31-37.
-
9吴光范.云南称甸地名初探[J].云南社会科学,1984(3):88-94. 被引量:1
-
10欧泽高.祝愿民族地区明天更美好——“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研究”代序[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