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动词的非范畴化探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动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动词,它表达的不是动作的概念,而是描述动作的属性、状态,既具有及物动词的属性,又兼有不及物动词的特点,这是动词从及物性向不及物性非范畴化的结果。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其成因,中动词在非范畴化的过程中遵循人类认知规律的经济原则,另一方面,突显原则对于中动词的非范畴化也不乏解释力。
作者
胡艺芹
张宇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鄂南高级中学
出处
《咸宁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1-92,共2页
Journal of Xianning University
关键词
中动词
非范畴化
认知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4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6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Fagan,S.The English Middle[J].Linguistic Inquiry,1988,(19).
2
Hopper,P.& S.A.Thompson the discourse basis for lexical Categories in Universal Grammar[J].Language,1984,(60).
3
Keyser,S.J.& T.Roeper.On The Middle and Ergativ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J].Linguistic Inquiry,1984,(15).
4
Permultter,D.Impersonal Passives and Unaccusative Hypothesis[J].Berkeley Linguistic Society,1978,(4).
5
Zipf,G.K.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M].Cambridge:Addison-Wesley,1949.
6
杨成凯.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A].胡明扬."格"辨[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
刘润清,刘正光.
名词非范畴化的特征[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3):1-13.
被引量:90
8
刘正光,刘润清.
Vi+NP的非范畴化解释[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4):243-250.
被引量:59
9
徐盛桓.
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6):436-443.
被引量:135
二级参考文献
64
1
罗湘英.
亲属称谓的词缀化现象[J]
.汉语学习,2000(4):74-77.
被引量:20
2
郭继懋.
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J]
.中国语文,1999(5):337-346.
被引量:80
3
沈清淮.
名词的AABB叠合[J]
.汉语学习,1998(3):16-19.
被引量:8
4
彭可君.
关于陈述和指称[J]
.汉语学习,1992(2):14-18.
被引量:18
5
姚振武.
指称与陈述的兼容性与引申问题[J]
.中国语文,2000(6):564-570.
被引量:25
6
Chao, Yenren. 1968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Los Angels,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7
Craig,Colette. 1986 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8
Du Bois,J. W. 1980 Beyond definiteness: The Trace of Identity in Discourse. In Chafe,W. (Ed), The Pear Stories, 203- 274. Norwood, NJ : Ablex.
9
Givon,T. 1979 On Understanding Grammar. New York/London: Academic Press.
10
Givon,T. 1981 Logic vs. Pragmatics, with Natural Language as the Referee. Journal of Pragmatics, Vol 6: 81-133.
共引文献
266
1
王聪聪,汪立荣.
专有名词非范畴化:认知机制与英汉翻译策略[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81-87.
被引量:1
2
龚晨,陈青松.
新兴的“X精”结构及其认知解释[J]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20(1):90-103.
被引量:1
3
曾容.
词义的动态范畴化在语言不同维度上的实现[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52(1):53-63.
被引量:8
4
王凤娥,蒋向勇.
英语S-V语序构式体系内的英语中动构式探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5(6):170-176.
5
谷金枝,殷水贵.
英语语态问题的多视角浅探[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41-143.
被引量:1
6
姚兆宏,李海芳.
中动结构的图形——背景论分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4):109-111.
被引量:2
7
程妍.
从功能语法看英语中动结构小句[J]
.考试周刊,2007(10):37-38.
8
余潇.
英汉中动结构对比与认知阐释[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S2):195-199.
被引量:5
9
张宁.
语言非范畴化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现实动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329-329.
被引量:2
10
李越.
英语中动结构的不对称性[J]
.英语研究,2009,7(2):13-1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
1
喻家楼.
非被动结构中的被动含义[J]
.外国语,1996,19(6):61-63.
被引量:6
2
王博.
论中动结构的句法特征[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6):42-44.
被引量:3
3
蓝红军.
英汉中动结构的对比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83-88.
被引量:9
4
徐盛桓.
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6):436-443.
被引量:135
5
南潮.
英语中动词变异的理论探讨[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134-13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黄淼.
汉英法语中动结构探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5):116-117.
1
阮瑾.
隐喻的认知研究与英语学习策略[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7):92-94.
被引量:2
2
马瑞贤,唐树良.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9(6):155-156.
被引量:2
3
唐树良,马瑞贤.
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意义[J]
.中国电力教育,2009(3):233-235.
被引量:3
4
肖红芳.
汉英名词动用的认知对比研究[J]
.长安学刊,2013,4(3):88-92.
被引量:1
5
牟琳曦.
中式英语与中介语[J]
.经营管理者,2013(26):348-348.
6
牛悦.
中动结构中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分析[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13(1):114-116.
7
C.Doughty(主编),M.Long(主编),尹洪山(述评),苗兴伟(述评).
《第二语言习得手册》述评[J]
.当代语言学,2006,8(1):76-79.
被引量:2
8
徐采霞,鲁素霞.
“V就 V在 P”格式中V的语义特征及其认知解释[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5):127-130.
被引量:2
9
朱天铕,夏海波.
浅析及物动词的身份逆转[J]
.才智,2009,0(21):147-147.
10
王亚坤.
英语中动词及物性质的认知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0(5):131-133.
咸宁学院学报
200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