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1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的动因、产业转移的模式、产业转移的效应、产业转移的战略与对策等四个方面对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现状作了简要概括,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产业转移研究的趋势作了展望。
作者
陈刚
刘珊珊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出处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96,共6页
Contemporary Finance and Economics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现状
展望
分类号
F062.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1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910
同被引文献
1107
引证文献
121
二级引证文献
855
参考文献
24
1
陈刚.
接受产业转移 促进经济发展——对欠发达区域发展战略的一点思考[J]
.思考与运用,2001(3):32-34.
被引量:3
2
蒋文军,孙宏军.
策应产业转移——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J]
.经营管理者,2001(7):15-16.
被引量:3
3
谭介辉.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论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转变[J]
.世界经济研究,1998(6):65-68.
被引量:41
4
陈建军.
“东扩西进”与浙江产业区域转移的战略选择[J]
.浙江社会科学,2002(1):45-51.
被引量:24
5
石奇.
集成经济原理与产业转移[J]
.中国工业经济,2004(10):5-12.
被引量:56
6
吴晓军,赵海东.
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
.当代财经,2004(6):96-99.
被引量:101
7
赵张耀,汪斌.
网络型国际产业转移模式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5(10):12-19.
被引量:68
8
陈建军,叶炜宇.
关于向浙江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4):28-31.
被引量:27
9
王先庆.
跨世纪整合:粤港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J]
.广东商学院学报,1997,12(2):31-36.
被引量:17
10
潘伟志.
产业转移内涵、机制探析[J]
.生产力研究,2004(10):119-120.
被引量:48
二级参考文献
81
1
薛敬孝.
趋势性日元升值和日本产业的结构性调整[J]
.中国社会科学,1997(4):113-125.
被引量:12
2
石奇.
论转型期产权转移与企业成长的良性互动[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8-23.
被引量:1
3
聂华林,赵超.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5):11-15.
被引量:41
4
任家华,王成璋.
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升级路径——以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6):97-101.
被引量:11
5
沈杰.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J]
.江苏经济探讨,1996(11):40-44.
被引量:3
6
聂华林,高新才.
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扩张与区域突破[J]
.甘肃社会科学,1999(6):15-16.
被引量:6
7
夏禹龙 冯之浚.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研究与建议,1982,(8).
8
陈建军.浙江的比较优势与“走出去”战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6).
9
[7]Pao-Cheng Chang: Forecast of development trends in Taiwan's machinery industry [J ].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69(2002)781 - 802.
10
保罗·克鲁格曼 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共引文献
910
1
毛锦凰,喻亭.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转移新趋势与对策分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4):2-7.
被引量:7
2
刘美彤,王虎,刘海龙.
河南省产业承接规模演变的时空特征[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4):85-89.
3
刘俊勇,蒋凯,杨超.
多主体利益诉求下中国产业转移驱动因素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21(4):103-109.
被引量:2
4
严立刚,曾小明.
东部产业为何难以向中西部转移——基于人力资本空间差异的解释[J]
.经济地理,2020,40(1):125-131.
被引量:33
5
郑直.
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宏观、微观和产业三个维度[J]
.大众投资指南,2019,0(19):33-33.
6
颜银根,王光丽.
劳动力回流、产业承接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J]
.财经研究,2020,0(2):82-95.
被引量:20
7
何玲,杨思雅,王苗,姚慧.
后疫情时代我国经常账户差额变动趋势研究——基于国际产业转移视角的OLS模型分析[J]
.西部金融,2021(8):41-50.
8
宋燕,牛冲槐.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与我国的基本对策[J]
.工业技术经济,2005,24(8):11-12.
被引量:4
9
唐涛.
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推动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探寻蓝山毛纺织业崛起之谜[J]
.商场现代化,2008(2):253-254.
10
曹前程.
论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广东区域产业梯度转移[J]
.岭南学刊,2008(3):53-5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07
1
涂正革,邓辉,谌仁俊,甘天琦.
中央环保督察的环境经济效益:来自河北省试点的证据[J]
.经济评论,2020(1):3-16.
被引量:51
2
严立刚,曾小明.
东部产业为何难以向中西部转移——基于人力资本空间差异的解释[J]
.经济地理,2020,40(1):125-131.
被引量:33
3
王娟.
中国与东盟国家纺织业产业内合作途径探析[J]
.改革与战略,2007,23(8):82-85.
被引量:8
4
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
“龙头企业”、“产业七寸”与产业链培育[J]
.中国工业经济,2007(1):53-60.
被引量:58
5
魏后凯.
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07(2):28-34.
被引量:193
6
王花荣.
产业跨区域转移中的动力机制分析[J]
.金融经济,2007(18):89-91.
被引量:5
7
袁涛.
对中国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应对涨价、提高话语权的几点思考[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9):217-219.
被引量:7
8
王立军.
东部企业西进的十大模式[J]
.理论学刊,2001(5):73-76.
被引量:2
9
曾华明,朱洪顺.
西部大开发与四川蚕业的发展[J]
.四川蚕业,2001,29(1):1-3.
被引量:2
10
王忠平,王怀宇.
区际产业转移形成的动力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1):22-26.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21
1
鲍伶俐.
资本逻辑、技术逻辑与经济空间生成机制——浦东层级经济空间体系生成案例[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3):3-10.
被引量:4
2
冯登艳.
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河南产业升级[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3):87-90.
被引量:5
3
李晖,王莎莎.
基于TOPSIS模型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J]
.系统工程,2010,28(8):64-69.
被引量:19
4
张兆同.
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转移的思考[J]
.现代经济探讨,2007(10):72-75.
被引量:8
5
陈有禄,罗秋兰.
“东桑西移”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7,23(11):116-118.
被引量:9
6
赵建瑜,王文平.
基于知识特征的不同产业转移模式及其知识转移模式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29(1):101-106.
被引量:5
7
夏晴.
服务业国际转移动因、路径及其对承接地的要求——与制造业国际转移的比较分析[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1):46-49.
被引量:4
8
石碧华.
我国区域产业研究的理论进展[J]
.广东社会科学,2008(2):44-50.
被引量:5
9
卢中华,李岳云.
基于发展能力的工业园区产业链构建分析——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
.商业研究,2008(8):12-15.
被引量:2
10
颜颖.
基于综合优势原则的产业转移和承接新战略[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9):113-115.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855
1
陈晓玉,王峻霞,夏毓琦,庄倩,褚淑贞.
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经济增长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新药杂志,2020,29(3):241-245.
被引量:5
2
汪行东,贾荣.
承接地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产业转移——基于上海企业对外投资数据的实证研究[J]
.投资研究,2020,39(1):39-50.
被引量:5
3
毛锦凰,喻亭.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转移新趋势与对策分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0(4):2-7.
被引量:7
4
陈亮,贺正楚.
产业转移的承接特征及产业转移的承接力评价:以湖南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19,0(12):60-69.
被引量:12
5
刘美彤,王虎,刘海龙.
河南省产业承接规模演变的时空特征[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4):85-89.
6
刘俊勇,蒋凯,杨超.
多主体利益诉求下中国产业转移驱动因素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21(4):103-109.
被引量:2
7
林燕,张衡,白秀佳,叶泽宇.
我国煤炭矿产资源产业转移态势的产业梯度系数视角分析[J]
.地质论评,2020,66(S01):139-142.
被引量:8
8
张国俊,王珏晗,吴坤津,许志桦.
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地理研究,2020,39(2):272-288.
被引量:62
9
邓荣荣,李亚芳.
中国中部区域承接国内产业转移进程中的碳排放转移测度[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19(3):114-133.
被引量:6
10
刘鹏,夏炎.
我国各省增加值出口及其价值链嵌入研究——基于全球和国内价值链双视角[J]
.国际贸易问题,2021(5):109-126.
被引量:10
1
徐鹏,孙继琼.
四川对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模式研究[J]
.特区经济,2010(2):200-201.
被引量:3
2
钟清流.
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创新[J]
.求索,2010(5):43-44.
被引量:13
3
施信,钟明秀,文婷,王玲玲,林兰,方冬莉.
泛珠合作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2):100-101.
4
范金祥,皮雪琴,孙宗雷.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研究[J]
.现代企业文化,2009(15):1-2.
被引量:1
5
罗飞.
广西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策略研究[J]
.市场论坛,2009(1):10-12.
被引量:5
6
乔伟丽.
中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模式与机制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11,0(12X):43-44.
7
周茜.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J]
.商场现代化,2011(32):49-50.
被引量:1
8
江绪春.
国内产业转移文献综述[J]
.企业研究(理论版),2012(6):14-15.
被引量:2
9
张健敏,葛顺奇.
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变化及政策选择[J]
.国际经济合作,2014(4):11-14.
被引量:6
10
贾永飞,李星洲,王旭东.
赤峰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及战略分析[J]
.科学与管理,2012,32(3):58-64.
当代财经
2006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