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理论转变的征兆:论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体建构
被引量:
5
The Symptom of Theoretic Turn: On Homi Bhabha's Construction of Post-colonial Subject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初,霍米·巴巴集中批判殖民话语中的他者、原型、模仿等话语修辞,介入后殖民理论争鸣。80年代末,他开始介入后现代论争,进一步反思新殖民主义、后现代和现代性问题,提出文化转换、发声文化和后殖民主体等重要理论观点。这标志着巴巴新的理论批话语转变的征兆,同样是西方批评理论文化转向的表征。
作者
陶家俊
机构地区
四川外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5,共6页
Foreign Literature
关键词
后现代论争
文化转换
发声文化
后殖民主体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6
1
Bhabha,Homi.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Routledge,1994.
2
Habermas,Jürgen.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Cambridge:MIT Press,1987.
3
Harvey,David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Oxford:Oxford UP,1989.
4
Loomba,Ania,et al.Postcolonial Shakespeare.London:Routledge,1998.
5
Walder,Dennis.Post-colonial Literature in English:History,Language,Theory.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1998.
6
Young,Robert J.C.White Mythologies:Writing History and the West.London:Routledge,1990.
同被引文献
25
1
王宁.
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批判──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剖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2):54-62.
被引量:93
2
J·希利斯·米勒,王逢振(译).
文学中的后现代伦理:后期的德里达、莫里森和他者[J]
.外国文学,2006(1):63-71.
被引量:5
3
程爱民,邵怡.
女性言说——论汤亭亭、谭恩美的叙事策略[J]
.当代外国文学,2006,27(4):58-64.
被引量:28
4
支宇.
“语义多重”与“符号自指”——英美新批评与结构主义文论的比较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6):3-8.
被引量:6
5
魏啸飞.
挪亚方舟的火种——贝娄《愁思伤情》的多重视角[J]
.外国文学,2006(6):51-58.
被引量:1
6
王燕.
品特戏剧的色彩符号[J]
.外国文学,2006(6):65-70.
被引量:8
7
罗杰鹦.
J·希利斯·米勒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米勒研究述评[J]
.国外文学,2006(4):38-45.
被引量:2
8
杨慧林.
诠释与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6):53-61.
被引量:20
9
李艳梅.
丑角的“力”与“美”: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丑角群像[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6):62-68.
被引量:9
10
邹建军.
谭恩美小说中的神秘东方——以《接骨师之女》为个案[J]
.外国文学研究,2006,28(6):101-111.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5
1
任虎军.
浓厚的氛围 丰硕的成果——2006年国内英语文学研究概览[J]
.英语研究,2007,5(4):1-10.
被引量:1
2
王娟,肖腊梅.
冲突的表征 杂合的隐喻——《天堂》中文化身份的后殖民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5):41-44.
被引量:1
3
刘小新.
后殖民理论的意义与局限[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2(3):92-97.
被引量:2
4
余丹.
后殖民理论——从赛义德到斯皮瓦克再到霍米·巴巴[J]
.戏剧之家,2016(19):244-245.
被引量:1
5
蔡圣勤,芦婷.
历史重构与文化杂糅:穆达小说之后殖民解析[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4):152-15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飞.
国内新世纪以来美国黑人女性文学身份认同研究述评[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7):21-23.
被引量:2
2
颜桂堤.
近三十年中国“文化研究”:开放的话语场域与中国经验[J]
.文学与文化,2019,0(4):101-110.
被引量:3
3
宋瑛.
浅析小说《罂粟海》中人物的归属感与身份认同危机[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0(20):11-13.
4
胡忠青.
扎克斯·穆达小说的民间立场及其根源研究[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1(2):214-221.
5
陈夏临.
唯美主义与中国儒学之互鉴:哈罗德·阿克顿的“君子”修习之旅[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136-142.
6
李巧霞.
Overview on Seamus Heaney[J]
.海外英语,2013(9X):198-199.
1
徐平.
抱怨一族与文化转型[J]
.人民论坛,2011(6):68-69.
2
刘培培.
试从《功夫熊猫》浅析媒体中西文化的交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5):154-155.
3
石海军.
从民族主义到后殖民主义[J]
.文艺研究,2004(3):44-50.
被引量:15
4
王炳钧.
关于自然的文化转换[J]
.外国文学,2008(4):75-77.
被引量:5
5
约翰·克拉克,斯图亚特·霍尔,托尼·杰斐逊,布雷恩·罗伯特,胡疆锋.
亚文化、文化和阶级[J]
.文化研究,2009(1):3-22.
被引量:2
6
盛宁.
“后殖民主义”:一种立足于西方文化传统内部的理论反思[J]
.天津社会科学,1997(1):87-96.
被引量:7
7
冒国安.
文化沟与文化移植[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11-113.
被引量:2
8
韦江.
挥手告别[J]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7,0(4):42-42.
9
李澍,刘家瑶.
电视剧《一代枭雄》热播背后的文化生产探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6):184-184.
10
邢丹.
全球化的融合与本土化坚守——以卡通影片的文化解读为视角进行的比较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2):47-49.
被引量:7
外国文学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