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民主》
2006年第9期7-11,共5页
Democracy Monthly
同被引文献19
-
1杨丽霞,喻学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4,19(4):85-91. 被引量:88
-
2文旭涛,陆伟.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再利用观念——以旅顺太阳沟历史风貌区保护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2):68-72. 被引量:6
-
3阮仪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上海城市规划,2004(6):10-14. 被引量:4
-
4李传义.近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华中建筑,2003,21(5):90-93. 被引量:17
-
5王林.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比较[J].城市规划,2000,24(8):49-51. 被引量:57
-
6郑孝燮.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个性[J].中国园林,2001,17(3):3-4. 被引量:8
-
7王志芳,孙鹏.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J].中国园林,2001,17(5):85-88. 被引量:243
-
8杜嵘.虚拟遗产研究初探[J].新建筑,2001(6):21-23. 被引量:13
-
9郑易生.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益[J].中国园林,2002,18(2):26-28. 被引量:28
-
10本刊记者.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通过《西安宣言》[J].城市规划通讯,2005,0(21):12-12. 被引量:3
-
1谢欲晓.对“非遗”之传统技艺进行生产性保护的认识[J].参花(下),2013,0(6):121-121.
-
2左了.舞在山巅的汉子[J].大理文化,2014(10):97-103.
-
3李建存.东巴美术的当下处境[J].文学教育(中),2014(5):90-90. 被引量:1
-
4程肇琳.传习馆后续故事[J].滇池,2006,0(11):70-75. 被引量:6
-
5欧阳长莲.数字出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J].艺术教育,2015(7):152-153. 被引量:2
-
6徐燕.一次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朝拜[J].中国人大,2010(18):22-22.
-
7孙同刚.发挥“互联网+”优势 探索赫哲民俗文化保护新模式[J].奋斗,2015,0(12):42-43.
-
8周灿,赵燕梅.德昂族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的传承与保护[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30-33.
-
9掷地有声[J].文化月刊(下旬刊),2010,0(10):8-9.
-
10中共伊春市委宣传部课题组.关于鄂伦春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奋斗,2017,0(7):54-5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