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主体性的彰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论基础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鉴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与生态伦理学的建构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活动,必然涉及到生态伦理学几个理论问题:①要理性地对待“理性”,祛魅人类中心主义的本体论之“根”,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论基础;②要彰显实践的“主体性”,批判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遮蔽,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法论基础;③要重新审视自然的“内在价值论”,实现价值的属人性与客观性的回归,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论基础。
作者 张焕明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17-19,共3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孙道进.哲学座架下的非人类中心主义梳理[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2):1-8. 被引量:4
  • 2[德]米切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28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5[美]弗莱德·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M].万俊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前言,1.
  • 6郭湛.无法消解的主体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6):5-9. 被引量:19
  • 7[美]巴里·康芒纳.与地球和平共处[M].王喜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47.

二级参考文献18

共引文献1093

同被引文献8

  • 1李钢.论发展的内在本质[J].学习与探索,1999(6):53-59. 被引量:16
  • 2李殿斌.简论和谐范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4):32-34. 被引量:107
  •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51.
  • 5[9](美)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3:39.
  • 6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4—5.
  • 7陈华兴 李明华.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限度及其超越[J].新华文摘,1998,(3).
  • 8潘岳.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N].科技日报,2006-07-0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