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TCA全站仪在跟踪定位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出处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6-77,共2页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同被引文献25
-
1杨先绪.导线测量观测方法的探讨[J].四川建筑,2006,26(z1):128-129. 被引量:3
-
2梁远博.基于测量机器人ATR功能观测精度的实验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12). 被引量:2
-
3姜晨光.测量中大气折光数理特性剖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3(4):68-73. 被引量:12
-
4冯文灏.关于发展我国高精度工业摄影测量的几个问题[J].测绘学报,1994,23(2):120-126. 被引量:18
-
5朱顺平,薛英.ATR的工作原理、校准及检测[J].北京测绘,2005,19(3):26-29. 被引量:21
-
6张正禄,邓勇,罗长林,梅文胜.大气折光对水平角测量影响及对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31(6):496-499. 被引量:21
-
7陈继华,汤廷松,范百兴.五/六自由度激光跟踪测量技术的原理分析[J].宇航计测技术,2007,27(3):58-62. 被引量:3
-
8李广云,李宗春.工业测量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
-
9李昶.特长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探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10(2):18-19. 被引量:7
-
10王为农,苏永昌,任国营.激光跟踪仪的动态特性研究[J].计量学报,2007,28(1):34-36. 被引量:26
二级引证文献30
-
1杜福洲,文科.大尺寸精密测量技术及其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16,59(11):16-24. 被引量:17
-
2王欣宇,范百兴,王同合,杨占立,张国龙.动态位姿激光跟踪测量定向解算精度分析[J].测绘工程,2017,26(3):56-59. 被引量:4
-
3刘尚国,王硕,王少同,刘金龙.空间构件形位检测方法与技术进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9):1-5. 被引量:3
-
4李明,于冀平.几何量工业测量的现状与发展[J].仪器仪表学报,2017,38(12):2959-2971. 被引量:20
-
5赵婕,郭庆,于望竹,倪爱晶,蔡子慧.基于MATLAB GUI的机械臂末端位姿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J].制造业自动化,2018,40(5):99-101. 被引量:3
-
6陈智.动态测量在矿井地表开采沉降观测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8(4):149-149. 被引量:1
-
7李鸿儒,李艳,瞿剑苏,徐永,马晓苏.摄影测量系统直线动态校准装置研究[J].计量技术,2018(10):53-54.
-
8吴卓昊,范百兴,向民志,杨振.一种经纬仪准直测量自动引导方法[J].测绘科学与工程,2018,38(3):24-29.
-
9李鸿儒,李艳,瞿剑苏,甘晓川.一种基于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校准方法研究[J].计测技术,2018,38(A01):24-27. 被引量:4
-
10王欣宇,范百兴,潘廷耀,程志峰,杨占立.目标动态位姿激光跟踪测量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6(S2):207-210. 被引量:2
-
1钟宝琪.反射棱镜中心无法和待定点重合时的改正方法[J].北京测绘,1990,4(2):33-35.
-
2郭宗河,郑进凤,贺可强.全站仪线高测量及其应用[J].测绘科学,2010,35(3):171-172. 被引量:3
-
3周洪华.关于全站仪照准误差的测试实验与初步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9(1):15-16. 被引量:7
-
4杨大军.解析气象自动站的维护[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6):38-38.
-
5李克昭,孟福军,丁安民,韩梦泽,孙江锋.BDS多频组合模糊度解算方法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1):53-58. 被引量:6
-
6孙晓辉,庞学勇,杨培琴.全站仪悬高测量的改进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1):201-202. 被引量:4
-
7刘基余.星载激光后向反射镜阵列的技术参数[J].海洋测绘,2003,23(6):1-3.
-
8杨东森,吕志伟,王兵浩,于晓东,王鹏旭,刘柳.北斗三频数据模糊度解算方法比较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16,41(3):11-15. 被引量:1
-
9豆青芳.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差异[J].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A10):158-159.
-
10张水生.全站仪视准轴与测距轴不同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改正[J].三晋测绘,1998(1):3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