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新区》
2006年第10期22-27,共6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Parks
同被引文献157
-
1姜凌,文俊伟.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基于产业特性视角[J].商场现代化,2007(36):247-248. 被引量:2
-
2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7):2-7. 被引量:128
-
3李琳.创新集群、合作网络与地区竞争力[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20(5):99-103. 被引量:10
-
4李世东.退耕还林效益优化模式系统动力学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27(3):377-383. 被引量:101
-
5李琳.创新集群、合作网络与地区竞争力[J].科学.经济.社会,2004,22(4):62-64. 被引量:1
-
6梅丽霞,陈树文,章进,聂鸣.创新集群与传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82-84. 被引量:2
-
7潘海啸,卢源.大学周边产业形成动因及结构的实证研究——以同济大学周边产业群落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5(5):44-50. 被引量:8
-
8"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问题研究"课题组,王元.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5(84):24-33. 被引量:1
-
9梁桂.自主创新——低端产业集群向上游突破的必由之路[J].中国科技产业,2005(12):24-27. 被引量:4
-
10王缉慈.关于创新性产业集群的培育问题[J].中国科技产业,2005(12):34-37.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12
-
1伍祥生.计算机取证学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61-64.
-
2刘昱.广东发展创新集群的现状和政策建议[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0(7):58-60. 被引量:3
-
3钟书华.创新集群的发育、成长路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0):400-403. 被引量:14
-
4王静,杜跃平.西安高新区创新集群的培育与发展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1):11-15. 被引量:1
-
5丁魁礼,钟书华.创新集群的本质涵义及其与产业集群的区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0):43-48. 被引量:31
-
6陈强,王力铭.知识型服务业创新集群的培育体系构建——以环同济现代设计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12):50-55. 被引量:7
-
7李丽群,刘晓荣.基于创新集群视角的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J].甘肃科技,2012,28(19):3-5. 被引量:1
-
8郑新,张丽佳,侯红明,黄宁生.基于创新集群的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主轴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3):12-16. 被引量:3
-
9刘冠军.知识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B12):4-12.
-
10赵作权,赵璐.基于创新能力的我国“十三五”集群创新战略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4-33.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65
-
1陈晓红,周源,许冠南,苏竣.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的影响要素和路径研究——以广东昭信科技园区为例[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2):751-757. 被引量:11
-
2曾祥效.基于创新集群构建的广东高新区和专业镇提升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4):41-44. 被引量:12
-
3杨建国.从知识管理视角论加快推进科技集群化[J].商业时代,2010(30):116-117.
-
4刘昱.论创新集群发展中的后发国家政府行为及政策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10(4):50-53. 被引量:5
-
5陈强,王力铭.知识型服务业创新集群的培育体系构建——以环同济现代设计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12):50-55. 被引量:7
-
6毛才盛.地方高校与创新集群发展的关联分析——以宁波市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1(7):71-74. 被引量:6
-
7胡海青,李智俊,张道宏.新创企业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网络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8):49-55. 被引量:2
-
8谢爱良.农业科技创新集群形成动力机制——以山东省苍山县蔬菜产业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214-3218. 被引量:5
-
9袁胜军,赵相忠.政府在环大学产业圈形成过程中的角色研究——基于同济现象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9):57-60. 被引量:11
-
10李平.创新集群演化模式研究[J].理论探讨,2012(1):93-96. 被引量:5
-
1汪锐.和谐社会的经济增长极——城市土地整理的五个互动[J].生产力研究,2010(5):12-14. 被引量:2
-
2肖良,钱富新.安徽中小企业集群培育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教研),2009(12X):136-136.
-
3李艳华,刘杰.基于产业互动和根植性的天津航空产业集群培育探索[J].软科学,2008,22(12):97-101. 被引量:13
-
4谢军.乡镇企业集群培育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9):91-92.
-
5贝兴亚,李银霞.从2000~2007年工业结构演化看湖南产业集群培育[J].湖南社会科学,2009(6):111-113.
-
6吴碧波.“链式招商”与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培育[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53-55.
-
7丁魁礼,钟书华.知识库和联盟库对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选择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135-140.
-
8周军.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培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8):48-50. 被引量:1
-
9李方正.资源枯竭城市新产业集群培育的动力机制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视角[J].区域经济评论,2014(3):130-135. 被引量:2
-
10张梅,张纯.从新竹模式看我国创新集群培育政策体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33-36.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