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现代化”的实质及其道路的多样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化”实质上是一个经济概念。它的本义是指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无论从世界整体或者个别国家来说,实现这一转变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由于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国情和条件,它们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作者
许永璋
于兆兴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4-47,共4页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现代化
传统农业社会
现代工业社会
英法式道路
德国式道路
日本式道路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10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钱乘旦.
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J]
.世界历史,2003(3):2-11.
被引量:55
2
许永璋,于兆兴.
世界近代史断限问题新探[J]
.史学月刊,2003(1):55-60.
被引量:9
3
许永璋.
有关工业革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8(4):15-2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钱乘旦.
反现代化——一个理论假设[J]
.学术界,2001(4):63-66.
被引量:22
2
钱乘旦.
探寻“全球史”的理念──第十九届国际历史学科大会印象记[J]
.史学月刊,2001(2):145-150.
被引量:17
3
齐世荣.
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前景[J]
.历史研究,1994(1):155-168.
被引量:24
4
阎照祥.
论历史分期的相对性[J]
.史学月刊,1998(3):47-49.
被引量:10
5
周友光.
“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5,39(5):103-108.
被引量:7
6
马德钫.
关于旧中国的产业革命问题[J]
.学术月刊,1963,7(9):56-60.
被引量:2
7
李湘.
旧中国是否发生过产业革命[J]
.学术月刊,1962,6(11):21-25.
被引量:2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3.
9
[8][9][11][15][16][19][21][23][24][26][27][28][29][3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3,224,255,273,124,208,348,138,237,255,142,148,109,226,251,256.
10
波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卷[M].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
59
1
陈晓律,于文杰.
谈构建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J]
.史学理论研究,2008(2):121-128.
被引量:9
2
杨爱芹.
近代日本统治集团对政治现代化的价值判断[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4):79-82.
3
张广智.
苏版《世界通史》的中国[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5):3-9.
被引量:4
4
李晨阳.
缅甸有现代化进程吗?——兼论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起点[J]
.南洋问题研究,2006(1):88-95.
被引量:4
5
王泰.
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三大学术理路及其探索[J]
.史学理论研究,2006(2):20-29.
被引量:5
6
黄民兴.
关于现代化问题的再思考[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76-84.
被引量:3
7
任东波.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J]
.史学集刊,2006(4):138-143.
被引量:6
8
孙立新,廖礼莹,于晓华.
关于“全球史观”和世界史编纂的一些思考[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36.
被引量:5
9
许永璋.
人类社会演变与世界近代史断限问题[J]
.学海,2007(3):84-87.
被引量:3
10
赵文亮.
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J]
.史学集刊,2008(1):117-12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05
1
程金生.
论自然的历史观与历史的历史观[J]
.学习与探索,2006(4):26-31.
被引量:1
2
吴宏岐.
区域社会生活史的若干理论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1):52-57.
被引量:7
3
葛金芳.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结构及其演进轨迹的思考[J]
.史学集刊,2006(1):5-6.
被引量:2
4
张国刚.
“唐宋变革”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J]
.史学集刊,2006(1):8-10.
被引量:12
5
陈典.
历史的求真与求善[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1):126-128.
被引量:1
6
韦森.
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J]
.社会科学战线,2006(1):72-85.
被引量:85
7
王立新.
工业化问题研究范式的反思和重构:从工业主义到重农主义[J]
.史学月刊,2006(1):12-19.
被引量:4
8
董立河.
关于后现代历史哲学中几个主要问题的研究综述[J]
.学术界,2006(1):283-289.
被引量:3
9
乔治忠.
论中日两国传统史学的比较研究[J]
.学术月刊,2006,38(1):87-93.
被引量:1
10
薛其林.
傅斯年的“科学学术”论[J]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1):41-4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刘兰兮.
2006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118-1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侯娟娟.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意义及趋势[J]
.大家,2011(10):115-115.
1
张立群.
中国近代化三阶段的演变与启示[J]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09(7):114-116.
2
赵虹.
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9(4):40-43.
3
王洪波.
百年一回头 东方大河的记忆残片[J]
.普洱,2011(Z1):146-155.
4
金福来.
世界现代化过程与思考[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16-120.
被引量:1
5
程人乾.
试论现代世界发展图式[J]
.晋阳学刊,1991(3):3-11.
6
王晓夏.
社会发展中的“阿凡达”式困惑——对话杨奎松[J]
.世界博览,2010(3):15-16.
被引量:2
7
王瑞华.
传统农业社会民俗的特征及其研究方法浅谈——以丧葬仪礼为例[J]
.赤子,2014(11):43-44.
8
张胜利.
19世纪中国近代化的两次历史机遇[J]
.历史学习,2007(5):11-11.
9
白雪.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阶段性发展[J]
.新课程(下),2009(11):13-14.
10
樊华.
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分化[J]
.思想战线,2009,35(6):131-132.
被引量:2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