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71期34-34,共1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0
-
1张庭伟.对城市化发展动力的探讨[J].城市规划,1983,7(5):59-62. 被引量:32
-
2陈彦光.中国城市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与判据——为什么说所有城市都是自组织的?[J].城市规划,2006,30(8):24-30. 被引量:81
-
3李世泰,孙峰华.农村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的探讨[J].经济地理,2006,26(5):815-818. 被引量:42
-
4崔功豪,马润潮.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机制[J].地理学报,1999,54(2):106-115. 被引量:349
-
5黄亚平,林小如.欠发达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探讨——以湖北省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4):44-50. 被引量:67
-
6林小如,黄亚平.城镇化诉求下欠发达山区县域交通发展路径——以湖北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1):29-34. 被引量:8
-
7赵民,陈晨,郁海文.“人口流动”视角的城镇化及政策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13(2):1-9. 被引量:66
-
8黄亚平,刘凌云.湖北县域城镇化自组织过程、机制与分形研究[J].城市规划,2015,39(5):16-25. 被引量:8
-
9彭恺.我国山地城镇化困境及旅游城镇化实施路径[J].规划师,2018,34(3):97-102. 被引量:9
-
10陈彦光.自组织与自组织城市[J].城市规划,2003,27(10):17-22. 被引量:73
-
1水木然.万物互联 让城市更加智慧[J].计算机与网络,2016,0(19):14-15.
-
2安长春.科学认识和把握我国城市化[J].学习月刊,2011(23):17-18.
-
3王绍培.落脚城市[J].住宅与房地产(中),2013(12):24-25.
-
4常青,张晓青.中国城市化的新选择[J].东方企业文化,2012(1X):74-74.
-
5梁摞.城镇化、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框架[J].经贸实践,2016,0(2X):273-273. 被引量:1
-
6寇明风.如何衡量城镇化:人?土地?[J].地方财政研究,2012(4):1-1.
-
7李士虎.武汉风暴 城市管理新路探索[J].经济,2013(2):54-66.
-
8李德恩.社区纠纷解决的目标设定与系统优化[J].党政论坛,2012(9):25-27.
-
9陶斯文.社会排斥与城市融入——评《排斥与融入: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5).
-
10胡鞍钢.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J].中国人口科学,2003(6):1-8. 被引量: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