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89,73,共2页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4
-
1沈从文:《朋友已死去》,刘洪涛编《沈从文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361页
-
2刘淑玲.《大公报》与中国现代文学[J].河北学刊,2004,24(3):129-135. 被引量:11
-
3江南.《从“文学”到“文艺”》[N].《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4月12日,第4版.
-
4沈从文.《记胡也频》[A]..《沈从文文集》第9卷[C].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3月版.第80-81页.
二级参考文献7
-
1.本报复刊十年纪念之辞[N].大公报,1936—09—01.
-
2陈纪滢.三十年代作家记[M].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
-
3江南.从“文学”到“文艺”[N].文汇读书周报,2002—04—12.
-
4林徽因.惟其是脆嫩[N].大公报·文艺副刊,1933—02—23.
-
5.本报文艺奖金发表[N].大公报,1937—05—15.
-
6.不许破坏!必须和平[N].大公报,1946—10—07.
-
7萧乾.一个副刊编者的自白[N].大公报·文艺,1939—09—01.
共引文献17
-
1刘淑玲.《大公报》与中国现代文学[J].新文学史料,2004(3):173-184. 被引量:2
-
2张曦.现代文学研究[J].学术月刊,2005,37(3):120-124.
-
3秦弓.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扫描[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8.
-
4黄德志.对立与冲突的公开化——重读20世纪30年代京派与海派的论争[J].鲁迅研究月刊,2005(6):4-12. 被引量:3
-
5姜涛.从会馆到公寓:空间转移中的文学认同——沈从文早年经历的社会学再考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3):1-19. 被引量:24
-
6叶向东.沈从文的文学编辑思想[J].当代文坛,2008(6):119-122. 被引量:1
-
7任映红.改善民生以促进公平正义:胡锦涛社会建设思想解读[J].浙江学刊,2009(4):5-9. 被引量:6
-
8陈国球.“抒情传统论”以前——陈世骧与中国现代文学及政治[J].现代中文学刊,2009(6):64-74. 被引量:21
-
9李天福.论沈从文的报刊情缘与编辑责任[J].新闻界,2010(4):181-182. 被引量:2
-
10杨兰.《大公报》里的左派女记者杨刚[J].文教资料,2011(24):124-126.
-
1张晓宏.法制节目如何兼顾情与法[J].记者摇篮,2008(6):71-71.
-
2赵红薇.用真诚去采写——浅说副刊人物专访[J].新闻窗,2015,0(6):38-39. 被引量:1
-
3路圣婴.徐迟:文学与科学的交融[J].科普研究,2008,3(4):78-80.
-
4谢勤亮.一个消逝的频道──访深圳电视台原纪实频道申晓力[J].新闻记者,2008(3):81-85. 被引量:2
-
5张小平.跨越47年的感恩[J].中学生阅读(中考版),2011(7):42-42.
-
6侯娴.论沈从文和萧乾的书评观——以《大公报·文艺副刊》为中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4):76-78. 被引量:2
-
7张永剑.与卜用可老师商榷[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11(5):61-61.
-
8刘红波.裁云剪水 烹雪煮霞——荣获武夷山茶文化征联一等奖感言[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13(5):53-53.
-
9杨铭.东瀛归来话文物[J].文史杂志,2011(6):66-67.
-
10竹鸣.笨狼的故事迎20周年 汤素兰与读者分享创作经历[J].中国出版,2014(16):7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