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拳绣腿的实践——评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的语言问题
被引量:9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9-146,共8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参考文献7
-
1.《国语语汇的历史研究》(日本).,..
-
2方维规.“经济”译名溯源考——是“政治”还是“经济[J].中国社会科学,2003(3):178-188. 被引量:35
-
3梁启超.《生计学说沿革小史·例言》,《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二》,中华书局,1936年版.
-
4王国维.《论新学语之输入》[A]..《静庵文集》[C].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16-117页.
-
5.《日本的汉语》(日本).,..
-
6.《明治的语言》(日本).,..
-
7.《翻译语成立之经过》(日本).,..
共引文献62
-
1高玉.翻译本质“二层次”论[J].外语学刊,2002(2):81-84. 被引量:9
-
2童庆生,周小仪.文学类别的历史性和中国现代文论产生的条件——兼谈“重建中国文论体系”的可能性[J].开放时代,2005(6):65-75. 被引量:1
-
3金理.“昔之殊途者同归”:重识《庄子》、《文选》之争[J].文艺理论研究,2005(6):88-101. 被引量:2
-
4王东杰.走向多元动态的思想史——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读后[J].历史研究,2005(6):160-173. 被引量:3
-
5黄茂钦.经济法“语言”:形塑现代社会生活的真实[J].理论与改革,2006(1):115-117. 被引量:1
-
6沈洁.“反迷信”话语及其现代起源[J].史林,2006(2):30-42. 被引量:38
-
7刘泉.论王国维的“新学语”与新学术[J].文学评论,2007(1):175-180. 被引量:7
-
8蒙爱军.论经济的利益本质[J].经济学家,2007(2):91-96. 被引量:3
-
9彭修银,李颖.日本作为输入西方文艺思想的“中间人”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的影响[J].文艺理论研究,2007(4):106-112. 被引量:9
-
10蒙爱军,黄易安.罗宾斯与波拉尼的之间的张力——经济意义的两种不同理解[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9):1-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01
-
1柏柳.学术会通时代 平实方见精神──纪念《文艺研究》创刊20周年特刊编后感[J].文艺研究,1999(3):5-7. 被引量:2
-
2王晓明.在俯瞰陈家村之前——论高晓声近年来的小说创作[J].文学评论,1986(4):56-65. 被引量:20
-
3时汉人.高晓声和“鲁迅风”[J].文学评论,1984(4):37-46. 被引量:9
-
4丁帆.“与人驳难”的批评姿态背后[J].文艺争鸣,2002(4):51-52. 被引量:3
-
5钱锺书.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J].文艺研究,1983(4):4-12. 被引量:9
-
6赵白生.民族寓言的内在逻辑[J].外国文学评论,1997(2):22-29. 被引量:14
-
7刘传辉.《阿Q正传》的法文译者敬隐渔[J].鲁迅研究月刊,1992(9):36-40. 被引量:5
-
8叶公觉.高晓声小说风格两面观[J].小说评论,1986(6):32-36. 被引量:3
-
9孙盛涛.民族寓言:第三世界文本的解读视域——论弗·杰姆逊的世界文学观[J].外国文学评论,1993(4):27-32. 被引量:3
-
10叶兆言.郴江幸自绕郴江[J].作家,2003,0(2):4-13.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9
-
1雷静.“跨语际性”视阈下的社会翻译学研究——以阿米塔夫·高希的《饿潮水》(2004)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2(1):157-162.
-
2刘旭.高晓声的小说及其“国民性话语”——兼谈当代文学史写作[J].文学评论,2008(3):182-187. 被引量:12
-
3方岩.顾彬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评价问题——从顾彬专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谈起[J].文艺争鸣,2011(6):45-49. 被引量:2
-
4文学武.论李健吾文学批评的当下意义[J].南方文坛,2014(1):18-23. 被引量:1
-
5易春芳.“民族寓言说”之谬及鲁迅作品在美接受的现代性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7(3):29-35.
-
6蒋永国.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结构及其现代启示——以文明论为视点的考察[J].关东学刊,2019(4):81-100. 被引量:1
-
7雷静.“跨语际性”研究发展综述[J].外语与翻译,2019,26(4):59-64.
-
8李建军.《文艺研究》的初志与风标[J].文艺争鸣,2020(3):129-133.
-
9陈舒劼.突围者的坚守——略论王彬彬的批评写作[J].文艺争鸣,2022(12):138-143.
二级引证文献16
-
1许廷顺.高晓声的“糊涂话”[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0(1):228-239. 被引量:2
-
2刘旭.当代三农文学与知识者的自我病态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3):107-115. 被引量:1
-
3赖英晓.农民的“尊严感”及其表达困境——以“陈奂生系列小说”为中心的考察[J].现代中文学刊,2010(5):84-91. 被引量:1
-
4马晗敏.浅谈《陈奂生上城》的叙事风格[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12):44-46.
-
5张延国.时代变迁与话语转换中的“领导关怀”叙事——《陈奂生上城》与《好大一对羊》的对读[J].文艺争鸣,2014(7):135-139.
-
6张春红.高晓声文学年谱(续2)[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3):22-27.
-
7杨俊国.“时空体”:重读高晓声小说的一个视角[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3):28-32.
-
8闫作雷.从启蒙到政治经济学——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再解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79-86. 被引量:7
-
9罗振亚.“世界性”眼光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评价问题——评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J].中国文学批评,2017(1):79-86. 被引量:5
-
10朱依娜.论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距离观”[J].宜宾学院学报,2017,17(9):77-84.
-
1杨念群.《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J].当代作家评论,2003(1):153-153.
-
2张蔚.后殖民批评与世纪之交的“国民性”讨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2):114-117. 被引量:1
-
3苗泳.宪法学研究的“他山之玉”——读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J].政法论坛,2014,32(4):172-180. 被引量:1
-
4雷德和.故事贫乏难出精品[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7):220-220.
-
5冯晓曦.解读刘禾《重返〈生死场〉》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宿州学院学报,2014,29(5):44-47.
-
6王彬彬.关于萧红的评价问题[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8):1-11. 被引量:19
-
7王伟.《骆驼祥子》的对比性异境分析[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7(2):63-64.
-
8孙郁.寻找概念之外的遗存[J].读书,2014(11):140-146.
-
9季进.跨语际与跨文化的海外汉学研究——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对象[J].国际汉学,2012(2):354-364. 被引量:1
-
10程光炜,孟远.海外学者冲击波——关于海外学者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讨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1-4. 被引量: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