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35-38,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11
1 蔡世连.冷嘲热讽声中为旧教育送葬──现代教育小说简介之一[J] .山东教育,2001(5):10-11. 被引量:1
2 蔡世连.迷梦中的徘徊——现代教育小说简介之二[J] .山东教育,2001(17):19-20. 被引量:2
3 谷裕.试论诺瓦利斯小说的宗教特征[J] .外国文学评论,2001(2):119-125. 被引量:12
4 程鲁洁.浅论《歧路灯》的教育思想[J] .理论月刊,2001(11):36-37. 被引量:4
5 潘一禾.文学家笔下的教育──外国教育小说一瞥[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1):90-95. 被引量:11
6 查洪德.李绿园的师道观[J] .殷都学刊,1985,6(3):56-61. 被引量:1
7 韩淑春.浅论教育小说《倪焕之》[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25-228. 被引量:1
8 蔡世连.低谷中的挣扎与高峰上的努力——现代教育小说简介之三[J] .山东教育,2001(29):18-19. 被引量:2
9 王兆璟.教育小说:流变及省察[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9):11-14. 被引量:7
10 孙胜忠.德国经典成长小说与美国成长小说之比较[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3):319-324.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39
1 石中英.简论教育学理论中的隐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2-48. 被引量:46
2 潘一禾.文学家笔下的教育──外国教育小说一瞥[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6(1):90-95. 被引量:11
3 [1]Mullane, Janet, et al. ed. Nineteenth - 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 (Vol. 20) [C]. Detroit: Gale Research Inc., 1989.
4 [2]Jost, Francois. "Variations of a Species: The ‘Bildungsroman’" [A]. Janet Mullane, et al.Nineteenth - Century Literature Criticism (Vol.20) [C]. Detroit: Gale Research Inc., 1989.
5 [3]Coyle, William. The Young Man in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Initiation Theme [M]. New York:The Odyssey Press, 1969.
6 [4]Shaffner, Randolph P. The Apprenticeship Novel:A Study of the "Bildungsroman" as a Regulative Type in Western Literature with a Focus on Three Classic Representatives by Goethe, Maugham, and Mann [M].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84.
7 [5]Buckley, Jerome Hamilton. Season of Youth: The Bildungsroman from Dickens to Golding [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8 [6]Vanderwerken, David L. Faulkner's Literary Children: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M].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97.
9 [7]Moretti, Franco. The Way of the World: The Bildungsroman in European Culture [M]. Thetford: The Thetford Press, 1987.
10 [8]Kester, Gunilla Theander. Writing the Subject:Bildung and the African American Text [M].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Inc., 1995.
共引文献78
1 宋雪.“语怪小说”中的政治寓言——梁启超译《俄皇宫中之人鬼》的意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1):127-137. 被引量:1
2 苏芳.《女孩的进化史》中的成长主题[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0):31-32.
3 黄娟.黑人文化传统的颂歌——《所罗门之歌》中鲜明民族意蕴的成长模式[J] .电影文学,2008(6):90-91. 被引量:1
4 郭艳涛.马克·吐温作品的语言特征分析[J] .芒种,2012(21):67-68. 被引量:5
5 周晓燕.说不尽的未央歌——记那又像诗歌又像散文的日子[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6):28-29. 被引量:1
6 疏荐.从哈克贝利·芬到霍顿看美国成长小说的发展[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77-78. 被引量:2
7 韩伟表.初创与杰构——论鲁迅的中国近代小说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07(2):201-208. 被引量:2
8 买琳燕.走近“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概念初论[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30(4):96-99. 被引量:60
9 冯羽,陈黎黎.《香水》:后现代文本的“互文性”阐释[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1):150-153. 被引量:3
10 冯羽.聚斯金德小说《香水》的互文性解读[J] .当代外国文学,2008,29(3):136-14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46
1 刘强.杂糅中见调和——对影片《赎罪》的叙事学解读[J] .电影评介,2008(14):42-43. 被引量:8
2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J] .花城,1994,0(2):4-80. 被引量:23
3 芮渝萍.美国文学中的成长小说[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6(4):27-30. 被引量:45
4 刘家思.坚硬的事物与独特的叙事——论熊正良的自我成长小说[J] .小说评论,2002(4):60-63. 被引量:2
5 黄金娟.成长,永恒的母题——曹文轩少年小说论[J] .小说评论,2002(5):69-72. 被引量:4
6 芮渝萍,刘春慧.成长小说:一种解读美国文学的新视点[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8(1):1-5. 被引量:64
7 刘文,唐旭.“成长小说”:传统与影响[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3):143-147. 被引量:32
8 孙胜忠.德国经典成长小说与美国成长小说之比较[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3):319-324. 被引量:41
9 芮渝萍,范谊,刘春慧.中国“十五”期间美国小说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3):22-27. 被引量:6
10 邵明.化蛹为蛾——1990年代以来“成长小说”的文化立场[J] .当代文坛,2006(1):37-3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3
1 蔡晓燕.在赎罪中成长——解读伊恩·麦克尤恩《赎罪》的成长主题[J] .作家,2009(2):65-66. 被引量:7
2 穆艳秋.浅谈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与价值取向[J] .作家,2009(12):63-64. 被引量:2
3 疏荐.从哈克贝利·芬到霍顿看美国成长小说的发展[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77-78. 被引量:2
4 杨晶晶.困境中蜕变的成长——浅论新时期农村题材成长小说[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6):75-76.
5 疏荐,程婷立.成长小说中的女权主义——《公主日记》的双重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6):61-63. 被引量:1
6 朴正元.殷熙耕与曹文轩成长小说比较研究——以叙述策略为中心[J] .当代韩国,2011(3):99-112. 被引量:1
7 汤文益.族裔、性别与成长问题的演进轨迹——论汤亭亭对族裔女性身份的冲决和突围[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180-182.
8 陶金.成长小说《黑莓之冬》中的不确定性分析[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12):11-14. 被引量:2
9 李慧.浅析《冷山》中艾达的成长[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5):74-75.
10 韩蕾蕾.近三十年成长小说中父母的角色定位及影响[J] .中华文化论坛,2016(2):62-66.
二级引证文献19
1 李林菊,田文菡.《傲慢与偏见》与《赎罪》对比研究[J] .长城,2010(2):103-105.
2 杨洋.解读《公主日记》中的成长主题[J] .电影评介,2013(9):91-92. 被引量:1
3 霍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成长主题[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5):8-9. 被引量:2
4 董爱华.龚琳达:成长小说视角下的人物形象[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12):148-149. 被引量:1
5 罗媛.中国伊恩·麦克尤恩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2011(34):25-27. 被引量:3
6 尹吉明.小说《赎罪》的文学题材溯源——从互文性角度解读[J] .江淮论坛,2013(4):177-181. 被引量:2
7 曾志宏.《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对身份认同感的追逐[J] .电影文学,2014(4):75-76. 被引量:10
8 鞠波.从成长主题解读《爱的故事》[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33(5):35-37.
9 王慧敏,荆蓁.身份流散下的精神守望与追寻——论《追风筝的人》的流散主题与身份构建[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30-135. 被引量:9
10 杨涓涓.曹文轩比较研究综述[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2):44-49.
1 徐渭.20世纪成长小说研究综述(一)[J] .当代小说,2007(1):58-60. 被引量:7
2 陈灵强.直面与拯救──试论余华近作中的创作转向[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3(4):51-54.
3 袁希梦.美的本质对当代商业文化的影响[J] .神州,2012(34):26-26.
4 邓梦琪.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飘》中的斯佳丽[J] .活力,2016,0(21):44-44.
5 张建航.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女性叙事[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86-88.
6 张文廉.诗人剪影——论诗绝句二十首[J] .雪莲,2005(3):79-84.
7 何正彪.归来[J] .中华诗词,2011(7):12-12.
8 余光中称诗歌不一定要押韵[J] .文学教育,2012(19):159-159.
9 袁海贝贝.欧风随笔(一)[J] .中外建筑,2008(2):88-91.
10 郝允龙.说不尽的弹词奇葩——《再生缘》——05年以来《再生缘》研究期刊论文综论[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0(5):159-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