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文学批评中的文化感受——从王晓明近来的文学批评谈起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6期48-50,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7
-
1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总目录[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6):151-154. 被引量:2
-
2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17
-
3王晓明,蔡翔.美和诗意如何产生——有关一个栏目的设想和对话[J].当代作家评论,2003(4):4-15. 被引量:11
-
4王晓明.红水晶与红发卡[J].读书,2006(1):3-12. 被引量:9
-
5王晓明,张宏,徐麟.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J].上海文学,1993,0(6):63-71. 被引量:200
-
6李春青.文学经典面临挑战[J].天津社会科学,2005(3):95-98. 被引量:18
-
7西南师大学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1):1-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6
-
1陈应松著.《马嘶岭血案》[A].曹文轩等编.《二○○四年最佳小说选》[C].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五年版..
-
2德里达.《心理:另类发明》(Psyche:Inventions de l'autre).巴黎:加利利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70页.
-
3尼古拉斯·罗伊尔(NicholasRoyle)翻译.《心灵感应》("Telepathy")[J].牛津文学评论,(1988):3-3.
-
4保罗·德·曼.《抵制理论》(The Resistance to Theory).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1页.
-
5路易斯·阿尔图塞.《意识形态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Notes towards an Investigation]”),《列宁与哲学及其它文章》(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本·布鲁斯特(Ben Brewster)翻译.纽约:每月评论出版社,1972年版,第163页.
-
6比尔·雷丁斯(Bill Readings).《破败的大学》(The University in Ruins).麻州:哈佛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
7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未来的社区》
(La comunita che viene).都灵:Einaudi,1990年版.
-
8《未来的社区》(The Coming Community),麦克尔·哈特(Michael Hardt),明尼亚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
9黑格尔.《美学讲稿》(Vorlesungen uber die Asthetik).《理论文集》(Theorie Werkausgabe).(美因河畔)法兰克福:Suhrkamp,1970年版,第13卷,第25期.
-
10阿维塔尔·罗奈尔(AvitalRonell).《电话簿》(The Telephone Book).林肯: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共引文献750
-
1张宏.论媒体转型对中国当代文学机制变革的影响[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0(2):236-247. 被引量:1
-
2武豹,余建军.提升网络空间主流话语引领力的三大策略[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1(2):41-47.
-
3刘晓慧.重释鲁迅的时代异音——王蒙的鲁迅观及其思想变迁[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4):335-346.
-
4李衍柱.走向中国特色的文艺学:中国文艺学发展百年回眸[J].山东社会科学,2021(1):5-11. 被引量:1
-
5舒翔,赵勇.“作者中心论”与“读者中心论”的中西碰撞——重访米勒与童庆炳的“文学终结论”之争[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1(4):278-289. 被引量:3
-
6朱斌.重申基本常识:文学理论须有文学之用——也谈“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J].文艺争鸣,2022(7):73-81. 被引量:1
-
7肖明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文学终结”后的文论新话语[J].文艺争鸣,2022(7):66-72. 被引量:1
-
8张涛.新世纪官场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J].文艺争鸣,2021(12):148-154.
-
9王雁.大学生自媒体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体系建构策略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44-46. 被引量:1
-
10王光利.审美范式转型与新媒体文学发展路向[J].江苏社会科学,2021(2):142-149. 被引量:5
-
1李林荣.“底层叙事”中的声音和沉默[J].文艺评论,2009(2):38-39. 被引量:4
-
2邵金峰.文学达尔文主义视阈中的《马嘶岭血案》[J].山花(下半月),2014(4):133-134.
-
3魏冬峰.一幅惨烈的图景——关于《马嘶岭血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6):18-19. 被引量:1
-
4樊星.新世纪之初的神秘文化思潮[J].文艺评论,2013(3):45-51.
-
5吉祥女巫.或许,还有第八种颜色(组诗)[J].诗林,2012(5):58-60.
-
6单元.文学之用与作家良知——以《马嘶岭血案》《那儿》为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4):25-28.
-
7本刊主编晓苏荣获第三届湖北文学奖[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2):3-3.
-
8陈应松,张廷竹.热线[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3(12):1-1.
-
9邓鹏.重新审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散文[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28-30.
-
10魏家文.牧歌背后隐藏的矛盾及其悲剧性——重读沈从文《边城》[J].理论月刊,2004(6):127-129.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