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世纪本科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学科资源建设和本科教育为基础,以两者的有机结合为研究的切入点,提出了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学术队伍、科研课题、科研成果等),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构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一种尝试,对推进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
祝英杰
于广明
李兰
机构地区
青岛理工大学
出处
《中国冶金教育》
2006年第5期20-22,25,共4页
China Metallurg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学科建设资源
高素质人才
培养模式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87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1
时铭显.
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2002(10):38-40.
被引量:150
2
梁经锐,李业.
关于高等学校定位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47(4):35-38.
被引量:40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王森.
明确新的战略定位 发展新的培养模式──关于部分重点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认识[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44(1):1-6.
被引量:6
2
回归工程.多样化.宏观管理[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44(1):7-15.
被引量:48
3
张志沛.
主动适应 科学定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2):6-8.
被引量:8
4
吴福光.
对香港在亚洲大学十强中占三席的思考[J]
.高教探索,1998(1):16-19.
被引量:3
5
吴添祖,鲍健强.
现代工程教育思想:从“专业化”到“工程化”:兼论地方工业大学教育模?…[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1):23-29.
被引量:24
6
肖国安.
准确定位 突出特色:应用型工科大学办学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46(1):31-34.
被引量:22
7
宋梅,周大平,徐倩秋.
大学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J]
.瞭望,1998(20):14-20.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87
1
陈胜蓝,山英,王海,单小麟,王世斌,葛宝臻.
国外现代工程教育对本科综合培养方案制订的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2006(6):69-71.
被引量:1
2
刘凤楼.
地方高校强校策略探讨[J]
.潍坊学院学报,2008,8(1):136-137.
被引量:1
3
张平海,彭强.
试论大学教育的定位[J]
.红河学院学报,2003,1(5):78-82.
4
杨晓东,崔亚新.
机械类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1-3.
被引量:9
5
王琳.
对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的思考[J]
.科技经济市场,2006(12):56-57.
6
毛景焕.
论高等院校的自我定位与个性化发展[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68-73.
被引量:3
7
许晓琼.
高校扩招后的思考[J]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4):58-60.
8
李宏,顾祥红,李晓颖.
STS教育模式和工程教育改革[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19(2):84-86.
9
于洋,苑玮琦,杨理践.
突出工程意识的电子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67-70.
被引量:3
10
李官浩,金清.
乳与乳制品加工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0(S1):155-156.
同被引文献
30
1
胡萍.
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学科和专业建设[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220-222.
被引量:9
2
汪优.
论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建构模式[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56-58.
被引量:2
3
高伟云.
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5(4):12-15.
被引量:1
4
陈昀.
中国与印度教育之比较:以比较历史法的视角[J]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1):94-96.
被引量:7
5
赵婷婷.
适应科学综合化发展的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
.复旦教育论坛,2005,3(2):40-44.
被引量:17
6
王友群,吴永.
现代科技革命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
.科教文汇,2005(7):27-28.
被引量:1
7
吴畏.
试谈新时期高校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B08):169-170.
被引量:1
8
周远清.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2005中国大学生就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2):8-9.
被引量:8
9
汪辉.
美欧日高等工程教育质量评估机制的比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2):98-101.
被引量:30
10
易玉梅,彭志明.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30-32.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4
1
董天松.
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8(2):107-109.
被引量:4
2
刘建兵,谢基海.
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J]
.科技广场,2008(11):219-222.
被引量:3
3
蔡晓君,窦艳涛,刘湘晨.
国外现代工程教育中的“职业化”趋势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62-164.
被引量:5
4
李秀坤,李琪,高明生.
水声工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商业经济,2008(9S):115-1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伍延松.
培养国际化人才推进水利工程海外经营[J]
.经济视野,2013(24).
2
彭辉,田斌.
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思路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25(4):86-88.
3
利锋,吴昌华.
从产学研角度分析《水环境修复工程》开设的必要性[J]
.价值工程,2012,31(19):277-278.
被引量:1
4
朱昌平,徐杉,朱陈松,邹成效,韩庆邦.
“卓越计划”课堂有效教学实践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13-117.
被引量:22
5
王斌,易丹青,刘会群.
材料工程类本科生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161-164.
被引量:7
6
张志敏.
我国现代工程教育中的“职业化”趋势探讨[J]
.科教导刊,2013(8):23-23.
7
李荣彬.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农产品营销方向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
.科教导刊,2013(8):51-52.
8
崔德芹.
新形势下水利水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4):27-30.
被引量:1
9
高韶坤,艾建军.
机械制造专业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基于CDIO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职教通讯,2016(12):32-33.
被引量:1
10
李清富,闫亚倩,刘晨辉.
新工科高素质人才教学体系的探究[J]
.科学咨询,2018(49):95-96.
被引量:2
1
刘萍.
论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1):20-21.
被引量:4
2
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连续两次荣获福建省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J]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2,0(2):65-65.
3
刘军.
中职电工实训课程资源开发浅议[J]
.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6-117.
4
刘敏.
让情感因子交融于思想品德课堂[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3(3):174-174.
被引量:1
5
王丽,把志刚,吕友春,何秀英.
开展日常学术讲座促进继续教育[J]
.学会,1997(10):39-39.
6
曲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J]
.教育研究,2007,28(2).
7
蔡雯.
整合相关学科资源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对美国新闻教育改革的调查及思考[J]
.中国记者,2005(7):78-80.
被引量:17
8
应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探究[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1):92-93.
9
湖北中医药大学 不断进取的湖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培训工作[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10
邓一.
教育培训学科建设思考[J]
.继续教育,2014,28(7):37-39.
被引量:1
中国冶金教育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