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1
-
1布劳 梅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M].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页.
-
2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50H0页.
-
3高宣扬.2006年.《当代社会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4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册,三联书店,1997年版,4页.
-
5李伯聪.略论作为社会技术的投票方法[J].哲学研究,2005(3):107-113. 被引量:9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57年..
-
7斯特尔.1998年.《知识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
-
8汪丁丁.1999年.《记住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9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三联书店,1987..
-
10韦伯.1997年.《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
二级参考文献4
-
1萨托利.《民主新论》[M].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73页.
-
2路易斯.《理性赌局》[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
-
3斯考森 泰勒.《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M].华夏出版社,2001年..
-
4Blais, A. , 2000, To Vote or Not to Vote? Pittsburgh :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共引文献171
-
1田鹏颖.论社会工程哲学研究的基本价值[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8-13. 被引量:1
-
2鲁品越.哲学主题的历史变迁与当代走向——兼论“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解[J].哲学研究,2004(7):10-15. 被引量:6
-
3梁宗华.韦伯的儒教伦理观[J].哲学研究,2003(3):21-26. 被引量:5
-
4李卫华.国民精神素质与国家兴衰——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中的心理和精神因素分析[J].改革,2004(4):118-121.
-
5杨学功.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02(6):24-29. 被引量:17
-
6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J].开放时代,2000(11):51-55. 被引量:3
-
7谭同学.国家、社会与官僚机器三维视野中的乡镇机构——以水利站与司法所为例的政治社会学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4(5):189-194. 被引量:6
-
8杨日鹏.美国政治民主进程中的“民情”及其启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4):83-86. 被引量:3
-
9闵惠泉.电视的介入与政治传播——试论选举文化的嬗变[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4):23-25. 被引量:1
-
10赵士发.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理论的革命性变革——从历史哲学的视角看[J].哲学研究,2004(9):11-1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5
-
1孙丽娜.《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6):76-78. 被引量:1
-
2钱学森,乌家培.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社会工程[J].经济管理,1979,5(1):5-9. 被引量:42
-
3邸永君.与秋浦先生谈鄂伦春族与原始社会问题[J].满语研究,2004(1):133-135. 被引量:1
-
4王宏波,马建明,李天芳.制度设计与社会理性——社会工程活动的核心环节[J].人文杂志,2004(4):155-160. 被引量:9
-
5黄建华.鄂伦春族的历史延革与社会经济生活[J].中外文化交流,1997,0(5):32-33. 被引量:1
-
6毛宇健 ,林贝金 .技术制度与改革[J].集团经济研究,2005(12X):67-67. 被引量:2
-
7李黎明.社会工程学:一种新的知识探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18-24. 被引量:18
-
8田鹏颖.从社会技术到社会工程——关于构建“社会工程哲学”的初步设想[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1):1-4. 被引量:8
-
9沈原.“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方法的两条途径[J].社会学研究,2006(5):1-25. 被引量:99
-
10郑晶,沮思美.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增长的影响:1988-2005[J].改革,2007(7):40-47. 被引量:3
-
1吴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应研究生产方式[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3(1):60-65. 被引量:5
-
2纪占武,郑文范.从社会技术的视角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485-487. 被引量:3
-
3李世雁.浅论社会技术——技术、法律、环境与社会[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2):61-62. 被引量:4
-
4吴玮.从社会技术的视角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J].沈阳干部学刊,2005,7(4):35-36.
-
5许亚云,成佳佳,季远业.立足需求精准“批复”——政府应答请示的完善之路[J].办公室业务,2016(11):12-12.
-
6梁俊花.试析普通高校各专业开设《经济统计学》课程的必要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58-59.
-
7田鹏颖,谢岩.试论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的关系[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9-12.
-
8夏冰.社会技术促进和谐社会构建[J].商业文化,2012,0(2X):331-331.
-
9田鹏颖.社会技术:科学技术哲学的新视域[J].社会科学辑刊,2004(6):12-15. 被引量:5
-
10刘大椿,黄婷.科学、哲学、人文之反思--科学哲学家刘大椿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09,24(8):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