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22,共7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20
-
1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德国古典哲学》,商务印书馆,1962,第34页.
-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05页.
-
3Immanuel Kant,Critique of Pure Reason,Translated by Norman Kemp Smith,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3,A xii.
-
4詹姆斯·施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30页.
-
5康德 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54页.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617、313、176、176页.
-
7Medim Momer,Ficht and the Idea of Liberal Socialism,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Volume 15,No.1,pp.53~57.
-
8《费希特著作选集》第4卷,商务印书馆,2000,第447页,第450页,第576页.
-
9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论人的使命》,商务印书馆,2003,第18页.
-
10约·胡贝尔.《无产者》.梁志学.《费希特柏林时期的体系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56页.
共引文献138
-
1谭培文.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疑难的戈尔迪之结[J].南京社会科学,2004(8):10-16. 被引量:3
-
2段钢.论人类需求与需求人类学的构建[J].民族研究,2000(6):54-60. 被引量:3
-
3陈安金.人以外的存在物也具有“内在价值”与“权利”吗——关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理论思考[J].学术月刊,2001,33(11):24-30. 被引量:8
-
4杨宗元.论公平范畴[J].道德与文明,2003(5):38-41. 被引量:12
-
5陈丽微,应奇.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的康德式解释[J].学术月刊,2004,36(11):12-16.
-
6俞吾金.物、价值、时间和自由——马克思哲学体系核心概念探析[J].哲学研究,2004(11):3-10. 被引量:42
-
7彭恒利.儒家伦理的现代转型[J].中国文化研究,2000(4):46-50. 被引量:1
-
8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J].中国法学,2002(5):26-48. 被引量:29
-
9文碧方.试论作为儒家道德本原根据的“心”“性”范畴[J].天津社会科学,2005(2):41-43. 被引量:1
-
10陈金全.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康德法治论解读[J].法学家,2005(3):47-54. 被引量:14
-
1李莉.试论庄子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建构[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111-113. 被引量:2
-
2胡金旺.论《齐物论》的内在思想线索[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10):12-16.
-
3彭文刚.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3):26-30. 被引量:1
-
4李立科.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探析[J].学习论坛,2004,20(1):37-39.
-
5施江斌.谈审美活动中的“天人合一”[J].考试周刊,2010(2):48-49.
-
6王福生.作为通往自由之路的社会主义——对哈耶克社会主义批判的一个回应[J].社会科学辑刊,2013(4):5-9. 被引量:3
-
7王畅.浅谈奥古斯丁《忏悔录》第十卷[J].赤子,2016(1):32-32.
-
8晓田.“联系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金陵协和神学院探索中国神学教育改革初见端倪[J].天风,2004(2).
-
9尹奇岭.文学和思想的位移[J].阅读与写作,2009(7):20-22.
-
10肖建原.王夫之与庄子“齐物”思想研究[J].思想战线,2011(2):6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