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社会再生产到有效需求:马克思宏观体系新探索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的博弈规则,确立了以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为基础的宏观经济体系,其基于再生产理论的扩大再生产图式更是现代宏观体系描述增长与结构问题的雏形。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从而有效需求问题也就来自于资本家阶级对剩余价值即货币利润的追逐,由此联系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与危机。显然,这对于我们解决当前宏观经济中的有效需求问题和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王璐 李亚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13,共8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05CJL00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1-4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 2熊彼特.《经济分析史》1-2卷(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M].商务印书馆,1999年..
  • 4魁奈.《经济著作选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 5霍华德和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中译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 6罗宾逊.《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 7罗宾逊.《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0页.
  • 8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0页.
  • 9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Ⅰ,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1页.
  • 10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0页.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