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吴越文化到鲁迅传统——试论余华先锋小说的写作精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余华是我们在讨论先锋小说时无法回避的一位作家。同时他的先锋小说中又蕴涵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余华生于江浙,同时深受鲁迅精神的影响。文章试从吴越文化与余华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鲁迅传统”与余华创作的复杂关系来探讨余华先锋小说的写作精神。在此基础上以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余华作品的深层内涵和他的写作走向。
作者
王亚平
机构地区
咸宁学院教育系
出处
《咸宁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13-114,117,共3页
Journal of Xianning University
关键词
余华
吴越文化
鲁迅传统
先锋小说
传统性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1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余华,杨绍斌.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J]
.当代作家评论,1999(1):4-13.
被引量:149
2
熊育群,余华.文学:走过先锋之后--余华访谈[N].羊城晚报,2001-12-12.
3
王吉鹏,赵月霞.
论鲁迅和余华小说的精神同构性[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5):9-13.
被引量:3
4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62.
5
孙彩霞.
刑罚表演的背后——论余华的《一九八六年》[J]
.中州大学学报,2003,20(3):37-39.
被引量:4
6
赵毅衡.
非语义化的凯旋——细读余华[J]
.当代作家评论,1991(2):33-38.
被引量:69
7
黄蕴洲 昌切.余华小说的核心语码[J].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张梦阳.
阿Q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典型问题[J]
.文学评论,2000(3):43-51.
被引量:24
2
叶立文,余华.
访谈:叙述的力量——余华访谈录[J]
.小说评论,2002(4):36-40.
被引量:82
3
余华,王尧.
一个人的记忆决定了他的写作方向[J]
.当代作家评论,2002(4):19-30.
被引量:57
4
(法)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著,刘北成,杨远婴.疯癫与文明[M]三联书店,1999.
5
吴义勤.
告别“虚伪的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J]
.文艺争鸣,2000(1):71-77.
被引量:64
共引文献
218
1
王侃.
别裁伪体亲风雅:“一点点”又论——余华“少作”诠疏之三[J]
.文艺争鸣,2022(9):128-136.
2
吴卫华.
《文城》与余华对传统的再发现[J]
.华中学术,2021(3):115-123.
被引量:1
3
向荣.
中国先锋小说的终结与蜕变[J]
.山花,2008(16):143-161.
4
石慧.
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29-32.
被引量:2
5
刘永涛,欧阳文章.
从“极致”到“无比单纯”的叙事——论《圣经》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J]
.山花,2006(6):129-136.
被引量:2
6
姜智芹.
影响与接受——卡夫卡之于中国新时期作家[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8-72.
被引量:5
7
文贵良.
文学汉语:想像与实践[J]
.华文文学,2005(5):56-61.
被引量:2
8
董颖.
解读暴力世界——揭开《一九八六年》的面纱[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20-21.
9
王敦.
在“冷血”与“温情”之间穿行的小说叙事——兼谈余华小说叙事的民间审美文化取向[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0):3-5.
10
董颖.
余华的个人生活经验对其作品中人物主体性的影响[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3):65-66.
1
姜楠.
浅论“义理、考据、词章”——从姚鼐创作实践的角度[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30(3):107-109.
2
张立群.
“一个幽闭天才”的写作精神——朵渔诗论[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3):87-90.
3
张卫东.
90年代写作的精神意义[J]
.文艺评论,2000(6):35-39.
4
高俊杰.
略论余华先锋小说的缘起[J]
.作家,2013,0(06X):4-5.
5
张蔓莉.
汉魏六朝自传文论略[J]
.许昌学院学报,2009,28(4):59-61.
6
梁鸿.
妥协的方言与沉默的世界——论阎连科小说语言兼谈一种写作精神[J]
.扬子江(评论),2007(6):35-42.
被引量:8
7
马晶.
余华先锋小说的象征意象与组合方式[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99-102.
被引量:1
8
郭丽.
论余华小说中“父亲”传统意义的“失落”[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0,0(3):55-56.
9
叶淑媛.
论余华先锋小说的死亡意象——兼及先锋小说的意象化及影响[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81-85.
被引量:1
10
孙文莲.
余华先锋小说的悲剧性缺失——兼谈余华和鲁迅的比较[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3):40-43.
被引量:1
咸宁学院学报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