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并非“万能药” 需要必要的决策依据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版)》
2006年第10期44-45,共2页
Manufacture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40
-
1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J].产业与环境,2003,25(S1):48-52. 被引量:44
-
2李新英.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初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115-117. 被引量:29
-
3包英姿.循环经济与末端治理的比较研究[J].天津科技,2004,31(5):27-28. 被引量:5
-
4左铁镛.构筑循环型材料产业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新材料产业,2004(10):72-78. 被引量:3
-
5陈兴鹏,薛冰,拓学森.基于能值分析的西北地区循环经济研究[J].资源科学,2005,27(1):52-59. 被引量:46
-
6吴季松.循环经济理念的最新规范与应用[J].环境经济,2005(8):13-15. 被引量:12
-
7黄贤金,钟太洋.循环经济学:学科特征与趋势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5-10. 被引量:9
-
8任勇,吴玉萍.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4):131-136. 被引量:71
-
9任勇,陈燕平,周国梅,冯东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137-142. 被引量:51
-
10王如松.循环经济的生态误区和整合途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5):29-3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
-
1张琳,薛冰,鹿晨昱,张黎明,耿涌,孙露.基于AHP与GIS的城市可持续性测度与空间比较研究——以东北地区35市(州)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86-91. 被引量:10
-
2郭岩,陈兴鹏,杨金强.青海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6(4):11-14. 被引量:1
-
3孙露,薛冰,耿涌,张黎明.基于投入产出表和社会网络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以华东七省(市)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24-233. 被引量:10
-
4邹细霞,陈海旭,樊云龙.国内循环经济载体研究综述[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8(12):6-11. 被引量:2
-
5张乐敏,张若曦.智慧城市循环产业创意教学研究——以低碳社区共享农场设计为例[J].中国房地产,2021(18):70-76. 被引量:1
-
6邹细霞,陈海旭,李丽娟.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循环经济产业化载体选择研究[J].世界经济探索,2016,5(2):22-28. 被引量:2
-
1杨培强.嘉兴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的研究[J].决策咨询通讯,2003,14(4):50-54.
-
2秦放鸣,王琦.促进自治区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发展之我见[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4):43-47.
-
3杨国纲.不可把股份制当作万能药——兼谈研讨股份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广东金融,1992(9):11-13.
-
4冯小卫.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结合点[J].武警技术学院学报,1998,14(2):41-44.
-
5国家发改委将从4个方面力推循环经济发展[J].上海小企业,2004(5):30-30.
-
6丁维和.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经济[J].环境导报,2003(15):36-36.
-
7赵鹏高.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与环境保护机制创新[J].节能与环保,2007(6):12-15. 被引量:1
-
8于永光.资产评估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作用[J].理论界,2000(4):15-15.
-
9<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政策研究>联合课题组.促进中部崛起的对策[J].决策与信息,2005(5):21-22.
-
10张艳.中小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J].能源与环境,2007(4):29-3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