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学中“救亡压倒启蒙”之再认识——以“桂林文化城”小说为例
被引量:2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4,共6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参考文献2
-
1《鲁迅全集》,第八卷,1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1页.
共引文献41
-
1奚立龙.市场经济本质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6):46-49. 被引量:3
-
2祝平燕,莫文斌.社会科学创新的四个生长点[J].求索,2005(7):80-82.
-
3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上)——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J].人文杂志,2005(5):12-20. 被引量:1
-
4刘锡田.制度性公共物品的特征和作用[J].财政研究,2005,21(9):12-14. 被引量:7
-
5房正宏.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生成[J].江淮论坛,2005(5):79-84. 被引量:1
-
6郭忠华.“人类创造历史”——吉登斯的诠释与评价[J].浙江学刊,2006(6):50-55. 被引量:1
-
7高翔.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同构与全球法治传承——全球化的本质及其与和平发展战略的契合[J].学术探索,2006(6):74-81.
-
8徐连明,文军.论社会学视域中的意识形态研究[J].江海学刊,2007(2):127-132. 被引量:2
-
9何悦,王维.“消灭私有制”和“发挥私有制作用”矛盾之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200-201. 被引量:1
-
10刘娜,毛殊凡.“韩剧热”对高校校园非主流文化的影响[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4):71-72. 被引量:1
-
1《水浒传》并非写农民起义[J].新闻爱好者,1998(3):38-38.
-
2方国礼.敬礼,永远的丰碑[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2006(5):63-63.
-
3陈仲庚.唯恐其争──阿Q形象再认识[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2):35-37.
-
4小疼.背弃的人,疼爱的心[J].人生与伴侣(智慧),2013(6):36-37.
-
5旷新年.曹征路“底层写作”意义的再认识[J].文艺争鸣,2014(2):124-135. 被引量:5
-
6敏谷.《不认识的人,就不要再认识人》[J].中外诗歌研究,2002(1):75-75. 被引量:1
-
7李海霞.新的科学与人性信条的诞生——对新时期改革文学的再认识[J].文学评论,2010(6):69-73. 被引量:10
-
8钱禹清.对周朴园性格复杂性的再认识[J].考试周刊,2009(6):172-174.
-
9许志英,倪婷婷.中国农村的面影——二十年代“乡土文学”管窥[J].文学评论,1984(5):72-82. 被引量:5
-
10张浩逊,朱栋霖,陈洪钧.评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3):1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