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作品中的后殖民文化批判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殖民主义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才风行全球,但鲁迅却因其宽阔的文化视野和敏锐目光,对其有着先行于理论的、独特的感受、认知和批判。文章从“面子和看客”、“辫子和异国情调”以及“中国的脊梁”等三个方面对鲁迅作品中的后殖民文化批判进行论述,期望能给当前的鲁迅研究提供一丝裨益。
作者
朱双一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国民性
异国情调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6
1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几乎无事的悲剧.
2
鲁迅.热风·六十五暴君的臣民.
3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
4
许寿裳.回忆鲁迅,1978.
5
郑家建.
《故事新编》:文本的叙事分析与寓意的文化解读[J]
.鲁迅研究月刊,2001(2):33-40.
被引量:10
6
鲁迅.而已集·反"漫谈".
7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8
阿英.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1962.
9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10
鲁迅.朝花夕拾,1973.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郑家建.
文本分析:《故事新编》的空间形式——《故事新编》新论(之四)[J]
.鲁迅研究月刊,1998(2):32-41.
被引量:4
2
赛义德 王宇根译.东方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9..
3
约翰 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亨廷顿建 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
艾贾兹阿赫墨德.詹姆逊的他性修辞和民族寓言[A].罗刚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
贝尼塔帕里.当前殖民话语理论的若干问题[A].罗刚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
爱德华赛义德.东方主义再思考[A].罗刚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8
霍米芭芭.献身理论[A].罗刚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9
阿里夫德里克.后殖民氛围: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批评[A].王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C].北京:三联书店,1998..
10
弗朗兹法侬.论民族文化[A].罗刚刘象愚.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
30
1
孙娜.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J]
.小说评论,2008(S2).
2
张志刚,常芳.
“东方主义”视野中的《等待》[J]
.山花,2008(9):118-121.
3
李小娟.
近期文化哲学研究回溯[J]
.现代哲学,2005(4):123-128.
被引量:1
4
李丽聪.
《了不起的盖茨比》叙事艺术探析[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5):497-499.
被引量:3
5
蒋济永.
《奔月》的“故事”构造与意义生成[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2):197-208.
被引量:7
6
张斌,常亚慧.
大学教师身份认同的文化逻辑——后殖民理论的视角[J]
.当代教师教育,2009,2(1):23-27.
被引量:2
7
熊华.
停滞的乡土中国——哈金《等待》中的中国形象[J]
.山花(下半月),2010(9):140-142.
被引量:1
8
罗义华,邹建军.
寻找东方主义:当代中国美华文学研究的文化症结--以哈金研究为例[J]
.中华文化论坛,2010(3):119-123.
被引量:5
9
周聚群.
论哈金小说中的国民性批判主题[J]
.华文文学,2011(2):71-76.
被引量:3
10
刘红林.
新世纪北美新移民文学的走向[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1):26-29.
同被引文献
26
1
赵稀方.
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岐途[J]
.文艺争鸣,2000(5):48-52.
被引量:23
2
卡伦·霍尔奈精神分析新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3
鲁迅.《热风·暴君的臣民》.《鲁迅全集》第一卷.第366页.
4
鲁迅.《致沈西苓信》
5
鲁迅.书信《301013致王乔南》.,..
6
《答<戏>周刊编者信》
7
《文汇报》1981年10月4日通讯《鲁迅活在人们心中》
8
伯纳德·派里斯.一位精神分析家的自我探索[M].方永德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9
B.M.雷宾.精神分析和新弗洛伊德主义[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1988.
10
埃里希·弗罗姆.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引证文献
5
1
林双泉.
对阿Q“精神胜利法”之深层心理分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4-80.
被引量:6
2
朱双一.
陈季同、辜鸿铭、林语堂:“中国形象”的书写和传译——闽籍近现代中国三大家比较论[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89-99.
被引量:8
3
陈美茜.
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看五四运动前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翻译文学的影响[J]
.校园英语,2016,0(36):241-242.
4
许可.
殖民语境下鲁迅精神资源的传承与转化——以1920—1945年的东北、台湾地区为核心[J]
.东岳论丛,2024(1):109-114.
5
朱崇科.
后殖民鲁迅:主体性建构视野下的逆袭与正道[J]
.鲁迅研究月刊,2024(6):52-60.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张欣.
国内外形象学翻译研究现状与趋势述评——兼论文学译介的形象学内涵[J]
.译苑新谭,2020,1(1):92-100.
被引量:4
2
董文雪.
辜鸿铭的文化观与文化自信[J]
.汉字文化,2022(3):179-180.
3
张艳.
从心理防卫机制看阿Q精神[J]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96-98.
被引量:3
4
曹红.
精神胜利法与精神自虐法之比较[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07Z):21-22.
5
田友谊,李荣华.
论教育羞辱及其应对[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1):180-187.
被引量:1
6
肖珊珊,吴光辉.
文化自觉与文明陷阱:剖析现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思想构造[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59-167.
被引量:1
7
高青龙,樊倩倩.
英译《板桥家书》中儒道文化的对外传播[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40-144.
8
白植坪.
基于语料库的林语堂和赛珍珠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对比研究[J]
.信息与电脑,2022,34(9):8-13.
9
何孝.
《阿Q正传》与立德树人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21):87-88.
10
叶夕.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吾国与吾民》中国形象构建之反思[J]
.今古文创,2023(10):28-30.
1
冯正斌.
后殖民文化批判视域下的奈保尔、库切研究[J]
.芒种,2014,0(10):61-62.
2
王忠友.
中国的脊梁(组诗)[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5):131-131.
3
金鹏善.
反抗绝望 树立中国的脊梁——《故事新编》新论[J]
.阴山学刊,2012,25(4):34-39.
4
宁南.
中国的脊梁[J]
.晚霞(上半月),2011(7):19-19.
5
王银瓶,黄巍.
从文化角度论卡罗琳·斯宾塞的悲剧根源[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S1):19-22.
被引量:1
6
陈友军.
略论陈映真小说的文化蕴含[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4):10-15.
被引量:1
7
吴殿成.
国旗,高高飘扬——我心中的歌[J]
.党史纵横,1999,0(9):48-48.
8
冯晓青.
鲁迅作品中善与美形象的缺失及成因[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26(3):51-52.
9
赵一凡.
萨义德与美国文化批评[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3):1-9.
被引量:10
10
王宗凡.
“高山”与“激流”——鲁迅与柏杨的人格建构[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75-7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