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今传媒》
2006年第11X期22-24,共3页
Today's Mass Media
参考文献2
-
1郭亚夫,殷俊.外国新闻传播史纲[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2.
同被引文献22
-
1吴迪.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5,20(5):1-6. 被引量:34
-
2宋双峰.国外媒介批评机制研究[J].新闻记者,2006(6):61-63. 被引量:7
-
3亚里士多德 罗念生译.《修辞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1..
-
4Barthes,R.,Mythologies,London,Paladin,1973,p.11.
-
5Arnold,M.,Culture and Anarchy,London,Lawrence&Wishart,1960,pp.6-42.
-
6Bennett,T.,“Popular Culture:Themes and Issues,”in Pop-ular Culture U203,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1982,pp.5-6.
-
7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3-54页.
-
8Williams,R.,Keywords,London,Fontana,1983,p.90.
-
9Gramsci,A.,Selections from Prison Notebook,London,Lawrence&Wishart,1971.
-
10来自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杨国斌2011年12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演讲.
二级引证文献7
-
1王瑞.视频社交平台中个人展演的研究路径[J].新媒体研究,2021(1):8-11. 被引量:3
-
2郑保卫,李刚存.2012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热点综述[J].编辑之友,2013(2):25-29. 被引量:4
-
3张涛甫.媒介批评:基于启蒙的反思[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4):6-10. 被引量:3
-
4欧阳宏生,战迪.认知传播视阈下的电视批评观[J].编辑之友,2016(5):32-36. 被引量:3
-
5余琪.近十年媒介批评研究的发展——基于Citespace 和VOSviewer 的可视化分析[J].东南传播,2022(4):116-120.
-
6王昊旸.在场与离场:传统文化题材综艺节目的时空要素表达路径探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15):150-152. 被引量:1
-
7王婷.意义生成与语境建构:“语域”视阈下传统文化类节目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103-107. 被引量:13
-
1张闳.当心娱乐狂潮变成“海啸”[J].中国新闻周刊,2007(33):40-41.
-
2杨来青,孙君.关于强化档案资源建设的探讨[J].山东档案,2004(5):1-4.
-
3科学幻想之父[J].青年科学,2004(9):16-17.
-
4蔡文刚.小弟[J].共产党人,2013(11):55-55.
-
5扎西顿珠.《汶川紧急救援》——强化重树广播品牌形象[J].中国广播,2008(7):75-76. 被引量:1
-
6申亚林.做一名敢于担当的记者[J].党史博采(下),2015(3):49-49.
-
7何文琦.亲历“申都” 感受深圳魅力——深圳商报“申都”专题报道回眸[J].新闻知识,2009(4):27-29.
-
8麦吉尔.大英博物馆首次展出珍贵色情“古董”[J].生活与健康,2003,0(2):52-53.
-
9李建青.略论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J].青海师专学报,2006(S1):30-31. 被引量:1
-
10闫欢,崔辰毓.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政治参与[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7):4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