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事件“大结局”的缺憾
出处
《今传媒》
2006年第11X期49-49,共1页
Today's Mass Media
共引文献7
-
1李海英,李东蕾.浅析地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84-86.
-
2李润凡.体育教学与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培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4):545-547.
-
3段云.云南省高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3):34-35. 被引量:1
-
4海涛,崔海龙.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关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4):475-477. 被引量:3
-
5熊鑫.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49-150. 被引量:2
-
6王忠志.浅谈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中创新性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9(30):159-159.
-
7臧卫国.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0(4):36-37. 被引量:3
-
1林爱珺.“富士康事件”的冷思考[J].传媒观察,2006(10):16-16.
-
2钟克勋.从“富士康事件”谈记者的自我保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140-142. 被引量:2
-
3本刊评论员.不能与不为[J].中国工人,2010(9):1-1.
-
4陈力丹.富士康事件报道中传媒人文关怀的缺失[J].新闻与写作,2010(9):54-55. 被引量:3
-
5袁于飞,李彦臻.“富士康事件”的自杀示范效应[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6):54-54.
-
6陈力丹,汪露.舆论监督与企业的危机公关——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引发的思考[J].新闻界,2006(5):9-11. 被引量:3
-
7靖鸣,陆先念.“富士康事件”中的媒介博弈[J].传媒观察,2006(10):14-15.
-
8展江.公民社会视野下的转轨中国——从富士康事件看当代新闻界—商界关系[J].中国新闻周刊,2006(34):33-36. 被引量:3
-
9最近有什么好看的大片可以推荐吗?[J].传奇故事(百家讲坛)(蓝版),2016,0(12):86-87.
-
10李志伟,王莹.真相大白[J].少年时代(低年级),2015,0(12):4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