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国土资源》
2006年第10期43-44,共2页
Shandong Land and Resources
同被引文献140
-
1塔娜,王永啟.浅谈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4):113-114. 被引量:1
-
2肖敏.浅析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6-17. 被引量:5
-
3马锐,韩武波,吕春娟,白中科,陈建设,丁学智.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1):192-194. 被引量:32
-
4陈荣清,张凤荣,张军连,窦敬丽.农村居民点现状调查及整理潜力测算——以山东文登侯家镇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322-324. 被引量:6
-
5姜广辉,张凤荣,孔祥斌.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用地转换方向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2):214-221. 被引量:36
-
6周滔,杨庆媛,周俐俐.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定量评价—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2):50-54. 被引量:33
-
7陈联海.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思考[J].四川地质学报,2009,29(S2):163-167. 被引量:7
-
8李宪文,张军连,郑伟元,唐程杰,苗泽,刘康.中国城镇化过程中村庄土地整理潜力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276-279. 被引量:97
-
9杨庆媛,田永中,王朝科,周滔,刘筱非.西南丘陵山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模式——以重庆渝北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4,23(4):469-478. 被引量:173
-
10谢大武.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浙江国土资源,2004(9):34-3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1
-
1张正芬,王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拆并和整理模式实践与评价——上海的经验[J].规划师,2009,25(4):14-18. 被引量:10
-
2何英彬,陈佑启,杨鹏,许新国,余强毅.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对耕地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7):312-316. 被引量:44
-
3王庆芳,王瑷玲,东野光亮,石磊.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技术模式研究——以惠民县胡集镇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4):550-554. 被引量:5
-
4张淳,周方,张慧翀.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评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6017-16018. 被引量:3
-
5郎海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8):53-54. 被引量:13
-
6黄咏梅,侯淑涛,李征.辉南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312-313. 被引量:1
-
7卢东葵.安徽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15-18217. 被引量:6
-
8赵玉领,郧文聚,杨红,张中帆,程锋,吴克宁,陈正.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综述[J].资源与产业,2012,14(3):76-83. 被引量:11
-
9韩锋,陈少卿,杨贤房.浅析赣州市农村宅基地问题及对策——以会昌县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3):335-337. 被引量:1
-
10郑梅.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研究——以宁乡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7):21-2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6
-
1田凤雅.基于挖潜系数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5):1214-1217. 被引量:2
-
2刘桂珍.农村宅基地整治研究——以同富村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3(4):135-138. 被引量:1
-
3刘洁,王瑷玲,姜曙千,邹县委,孙娟.胶州市胶北镇10个村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S1):244-249. 被引量:20
-
4楼江,祝华军,蔡建秀.城市化快速推进地区村庄改造研究——基于上海市郊区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3):92-97. 被引量:6
-
5孔荣,王亚军.农户集中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8):61-64. 被引量:10
-
6金晓斌,李学瑞,汤小橹,周寅康.中央支持土地整治重大项目评估论证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92-96. 被引量:14
-
7张清军,曹秀玲,鲁俊娜.河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7):312-317. 被引量:43
-
8赵小龙,周骏,孟海宁.经济发达地区新农村住宅规划设计探析——以浙江兰溪市西山寺村新农村住宅建设为例[J].华中建筑,2010,28(8):144-147. 被引量:1
-
9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李乐,宋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与“挂钩”分区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1):134-142. 被引量:57
-
10苏艳娜,柴春岭,王余丁,宗义湘.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基于河北省520个农户问卷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427-431. 被引量:22
-
1马世硕.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模式浅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9):69-69.
-
2陈聪.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5):35-35.
-
3高燕,叶艳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J].农村经济,2004(3):23-25. 被引量:108
-
4吴芳.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思考[J].科技和产业,2009,9(4):78-79. 被引量:3
-
5那保国,何志毅.基于CSR视角的“一企一村”农村灾后重建资金筹集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1(11):61-64. 被引量:2
-
6王海鸿,马琼.甘肃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分区及对策[J].经济地理,2010,30(12):2080-2085. 被引量:22
-
7于际茂,郑永宏,郑艳东,杜长友.农用土地整理模式探析[J].资源.产业,2005,7(2):7-9. 被引量:10
-
8张琳娜,刘广生.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6):155-158. 被引量:16
-
9毋晓蕾,梁流涛,陈常优.耕地保护主体行为分析及补偿激励机制构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6):32-39. 被引量:9
-
10赵茜宇,张占录,方杰代.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以兰州市黄裕乡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9):44-49.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