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创新文化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创新文化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主创新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自主创新是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是源源不断地产生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和成果的温床。因此,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促进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作者
袁望冬
机构地区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出处
《湖湘论坛》
2006年第6期74-75,共2页
Huxiang Forum
关键词
创新文化
自主创新
文化环境
分类号
G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3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宋河发,穆荣平,任中保.
自主创新及创新自主性测度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6(6):60-66.
被引量:114
2
江泽民文选[M].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丁湘城,罗勤辉.
试论我国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J]
.科技与经济,2006,19(1):53-55.
被引量:14
2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0.73-74.
3
洪蔚.自主创新是寻求本土化发展路径[N].科学时报,2005—04—28.
4
郭昌欣.新形势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考[N].科报网,2005-11-07.
5
江小涓.全球化中的科技资源重组与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6
金麟洙.从模仿到创新:韩国技术学习的动力[M].新华出版社,1998.
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厅主编.知识产权审判规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151-152.
8
万君康.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联与差异[J]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0,22(4):43-46.
被引量:31
9
张景安.
实现由技术引进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转变的战略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03(11):1-5.
被引量:75
10
路风,封凯栋.
为什么自主开发是学习外国技术的最佳途径?——以日韩两国汽车工业发展经验为例[J]
.中国软科学,2004(4):6-11.
被引量:70
共引文献
113
1
朱华友,夏磊,戴艳.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差异及收敛性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2):181-189.
被引量:4
2
王娟,仇菲菲.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构建[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25(2):105-109.
被引量:3
3
白雨虹,王延章,王雪华.
1994-2006中国学术期刊关于自主创新研究的载文分析[J]
.情报科学,2007,25(z1):94-98.
4
陆根尧,云鹤.
基于要素密集度视角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0(S2):295-304.
被引量:5
5
邹华,崔忠平.
辽宁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51-154.
被引量:4
6
阎忠吉,姜春林.
区域自主创新的自组织机制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2):2-5.
被引量:7
7
徐彦之,樊志军,宋书林.
从信息角度谈加强自主创新能力[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30-32.
8
潘光辉.
企业与政府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角色[J]
.科学.经济.社会,2007,25(2):46-49.
被引量:2
9
胡学军.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问题比较分析与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7(7):90-95.
被引量:7
10
华斌.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理论综述[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17(3):21-24.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1
1
金吾伦.
创新文化模式[J]
.科学决策,2001(4):53-57.
被引量:5
2
李健.
关于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5(13):3-5.
被引量:37
3
员智凯.
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构建和谐社会[J]
.广西社会科学,2006(4):1-4.
被引量:1
4
辜胜阻,郑凌云,张昭华.
区域经济文化对创新模式影响的比较分析——以硅谷和温州为例[J]
.中国软科学,2006(4):8-14.
被引量:41
5
张宗新.
论创新教育与创新文化[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89-92.
被引量:2
6
方本新.
新价值观与创新文化范式[J]
.中国软科学,2006(11):44-49.
被引量:9
7
李强.
关于推进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61-163.
被引量:11
8
林雷芳,接民,张金禄.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01X):87-88.
被引量:4
9
杨卫.
服务于人类发展的大学创新文化[J]
.中国高等教育,2007(7):4-6.
被引量:23
10
毛明芳.
建设融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一体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J]
.科学新闻,2007(3):37-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杨智.
大学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建设[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12):32-33.
被引量:3
2
刘丽萍.
复杂系统视域下的中国企业合作创新系统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88-93.
被引量:2
3
李华.
创新文化的结构体系与培育路径[J]
.商业时代,2010(32):94-9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张海艮,王永健.
现代大学创新文化建设论略[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93-97.
被引量:2
2
张煦春,石光清.
论高校校园创新文化环境建设[J]
.科教文汇,2009(10):3-3.
被引量:1
3
刘丽萍,刘玲玲.
合作创新系统中财务管理的利益分配与风险预警问题初探[J]
.会计研究,2010(10):83-88.
被引量:12
4
肖建国.
大学文化建设对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的功能性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5):12-14.
被引量:4
5
王剑,孙锐,陈立新,潘陆山,孙一平.
我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8):165-173.
被引量:25
6
王力,姜发根.
基于合作创新理论的汽车产业创新平台构建[J]
.人类工效学,2013,19(4):68-71.
被引量:1
7
张晓平.
试论图书馆创新文化的内涵与构建[J]
.图书馆学刊,2014,36(5):9-11.
被引量:1
8
刘志玲,程广华.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安徽制造业创新文化建设实证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2015,4(3):73-79.
9
王琪,李刚.
智库创新文化研究——来自NORC的经验[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1):6-11.
被引量:1
1
郑文哲,王水嫩.
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的经济功能[J]
.商业研究,2004(15):20-22.
2
王建霞,王品,王志勇.
创新文化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11-12.
3
郭芳.
大力营造沈阳创新文化氛围[J]
.沈阳干部学刊,2007,9(3):61-62.
4
王慧慧,张晶颖.
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和保证[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2):82-84.
被引量:1
5
魏佐国.
江西小康进程中的创业文化建设[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15(4):82-84.
6
王国华.
论现代演艺产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4):82-91.
被引量:1
7
创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环境[J]
.人大建设,2008(6):54-54.
8
任剑涛.
创新文化视野中的大学精神[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4):2-8.
被引量:8
9
菲利普.苏克,迈克尔.韦伯,陈忠暖,王帅.
创意空间与地方政府:广州红专厂的案例分析[J]
.城市观察,2015(6):29-39.
被引量:2
10
孔翔,陈俊彦,王惠.
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初探——基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视角[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4(2):149-160.
被引量:3
湖湘论坛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