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空间与文化诠释
出处
《北京规划建设》
2006年第4期166-167,共2页
Beijing Planning Review
-
1季丽.一半童贞美 一半成人伤——心理学电影《罗丹的情人》之感[J].科技信息,2010(05X):146-146.
-
2李麒,赋之雷(摄影).哲学的艺术[J].时尚时间,2011(6).
-
3刘小青.维格朗的生命之魂[J].科学大观园,2008(24):25-26.
-
4小巧.我“放肆”,我自由[J].我们爱科学,2016,0(24):32-35.
-
5李佳烨.拥有第二功能的器官[J].科学大观园,2005(16):32-32.
-
6向着太阳出发——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阳光文化”诠释[J].科学咨询(中旬),2012(3).
-
7胡春良.恩格斯铜像在德国恩格斯故居落成[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4,49(4):81-81.
-
8林承伟.城市雕塑的情感[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7):86-87.
-
9徐祥运.从科学技术对文化的作用看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7,28(1):38-42. 被引量:7
-
10周莹.桐城经济的文化诠释[J].科技经济市场,2014(5):99-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