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宿命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选择、平衡、谐调、纪律等作为信条的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主、自由、进步的启蒙诉求存在着本质的错位,因此,尽管吴宓等学衡派人士进行大力宣传,但并没有获得广泛的传播和接受,这是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历史宿命,这是由它的本质内涵所决定了的,无关乎它的传承者是谁,传承媒介如何。
作者 蒋书丽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27,共6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朱寿桐.欧文·白璧德在中国现代文化建构中的宿命角色[J].外国文学评论,2003(2):117-125. 被引量:7
  • 2Irving Babbitt《Literature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National Humanities Institute Washington, D.C., P74- 75 ,P100 - 101,P92,p83.
  • 3《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淡》[J].学衡,中华书局,.
  • 4From the "Introduction" of《Irving Babbitt in Our Time》,Edited by George A, Panichas and Claes G, Ryn,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Washington, D.C.1986,P4,page Ⅰ
  • 5吴宓.《论白璧德、穆尔》,徐葆耕编.《会通派如是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4页.
  • 6《欧文·白璧德与吴宓的六封通信》[J].跨义化对话,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10):149-149.
  • 7《吴宓日记》Ⅱ,第152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 8吴宓.《空轩诗话》,见《会通派如是说:吴宓集》,徐葆耕编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338页.
  • 9“杂志简章”和“弁青”[J].学衡,.
  • 10《杜威与中国》,见《胡适学术文集-哲学与文化》,中华书局,2001年,第50页.

二级参考文献30

  • 1.《关于白璧德先生及其思想》[A].梁实秋.《关于白璧德大师》[C].巨浪出版社,1977年.第2页.
  • 2刘慧英编.《林语堂自传》[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34页.
  • 3梁实秋.《关于鲁迅》,台湾:爱眉文艺出版社,1970年,第4、3页.
  • 4鲁迅.《鲁迅译作书目》附记,《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185页.
  • 5鲁迅.《死》,《鲁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612页.
  • 6梁实秋.《绅士》[J].新月月刊,1928,(8):4-4.
  • 7Donald MacCampbell, "Irving Babbitt," in The Sewanee Revitw, April, 1935.
  • 8侯健.《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梁实秋等编著.《关于白璧德大师》,台湾:巨浪出版社,1977年,第29页.
  • 9Owen Aldridge, "Irving Babbitt and Lin Yutang," in Modern Age, Wilmington, Fall, 1999.
  • 10侯健.《梁实秋先生的人文思想来源—白璧德的生平与志业》,余光中编.《秋之颂》,台湾:九歌出版社,1988年,第74、70页.

共引文献9

同被引文献34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