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1,共3页
Scientific Socialism
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2《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第31、138、33页
-
3《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页.
-
4.《马克恩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4页.
共引文献1400
-
1吴克峰.从“实事求是”到“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历程[J].天津社会科学,2004(4):64-66. 被引量:2
-
2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3吴献成,刘纯,王洪浪.人的行为终极目标焉存探析[J].求索,2004(7):153-155. 被引量:2
-
4于海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论[J].求索,2004(7):159-161. 被引量:2
-
5张守民.唯物辩证法是我们时代真正的智慧[J].高校理论战线,2004(7):28-34. 被引量:1
-
6李恒瑞.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邓小平理论体系[J].学术研究,2004(8):5-10.
-
7邵腾.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双维多级构造的整合研究[J].学术月刊,2004,36(8):33-39. 被引量:1
-
8陈乃圣,陈明.简论马克思学说的科学贡献——对“世纪疑案”一文的质疑[J].理论学刊,2002(6):58-60.
-
9李小虎.毛泽东逻辑观念的嬗变及其意义[J].理论学刊,2002(6):82-86.
-
10张达.论马克思恩格斯的艺术起源史观[J].理论学刊,2002(6):102-105.
同被引文献5
-
1赖宏.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与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转换[J].理论前沿,2006(3):20-21. 被引量:2
-
2西尔斯.发展的含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2.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5-6-27(A1).
-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广西日报.2007-10-25.
-
1张立新.略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0(1):9-10.
-
2黄连元,周君国.试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55-58.
-
3程恩富.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解放思想[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3):3-6.
-
4王胜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长安,2007(11):16-19. 被引量:1
-
5李曼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准绳[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5(4):6-10.
-
6葛永捷,段富力.继续坚持解放思想[J].党的生活(河南),2008(2):22-22.
-
7张合营.构建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5(2):47-49.
-
8本刊评论员.用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实践[J].群众,2013(11):7-7.
-
9程恩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解放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6):48-50. 被引量:8
-
10彭乐,贾艳.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考[J].吉化党校学报,2009(4):5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