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继续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6-47,共2页
Continuing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8
-
1张晓光.以国际联合办学为契机 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9):11-12. 被引量:2
-
2高春雨.中俄联合办学的课程设置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2):166-167. 被引量:20
-
3孙成禹,印兴耀,李振春,刘展,宋娟,宋建国.工科院校地球物理类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7,16(3):50-52. 被引量:9
-
4马方来.国际联合培养学生就业优势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9):33-34. 被引量:7
-
5孙璐.我国研究型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以浙江高校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9:41.
-
6李娜,解建红,万鹰昕.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所面临的合格生源问题[J].河北学刊,2009,29(1):243-246. 被引量:8
-
7王根顺,王辉.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32-37. 被引量:29
-
8徐晓飞.国际化信息技术人才的跨国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6):41-44. 被引量:1
-
9崔旭.地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策略[J].理论界,2010(8):194-195. 被引量:15
-
10刘少伟,石志敏,淡心广.完善国际合作教育教学管理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成人教育,2011(4):77-7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朱飞,黄英杰,孟娇.基于五个维度的大学国际化发展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2):66-70. 被引量:5
-
2王薇,周旭丹,柴静.吉林省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现状及发展策略[J].学园,2015,0(22):29-30. 被引量:1
-
3张千,李华昱,宫法明,李忠伟.基于“三三三”理念的IT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6):173-177.
-
4叶永权,徐艳敏,何新英,韦嘉怡.地方本科院校与加拿大高水平大学合作交流前景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48):241-243. 被引量:1
-
5刘海,刘亚玲,欧玉松,顾磊.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型大学国际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成都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16-18. 被引量:2
-
6胡强.江苏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实践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0):5-7. 被引量:1
-
7潘黎.生态位视阈下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20(3):69-70. 被引量:5
-
8朱飞,黄英杰.我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专业项目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5):35-41. 被引量:13
-
9刘进.来华研究生因何质量不高?--基于结构-功能-环境的深度访谈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12):53-53. 被引量:7
-
10龚露露,王红建.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11(6):52-55.
-
1周洪宇,魏礼飞.武汉市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3(22):10-13.
-
2刘京辉.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广泛活跃[J].中国高等教育,2005(9):46-47. 被引量:9
-
3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论坛开幕[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2008(12):5-5.
-
4杨仰强,许友国,张燕.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J].商情,2015,0(15):19-19.
-
5梁倩妮.论西方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为例[J].中国培训,2016,0(16):129-129.
-
6章新胜: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8(24):3-3.
-
7赵伟,李婉香.破解难题 探索方向 迈向未来——2015(首届)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峰会在深圳召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25):40-44.
-
8傅明华,马江.教育--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J].重庆年鉴,2002,16(1):284-284.
-
9李桂云.搭建中国与世界沟通之桥[J].中国远程教育,2008(6):14-16.
-
10省部携手共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J].福建教育,2016,0(5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