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议诠释学及其对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诠释学源自圣经注释学,经施莱尔马赫与狄尔泰改造为方法论诠释学,后又经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实现本体论的转型成为本体论诠释学。诠释学的很多观点对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研究方法都有极为有益的启示。
作者
宋鸿雁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11期20-23,共4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诠释学
教育
反思
对话
自我完善与发展
偏见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张志伟,冯俊,等.西方哲学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
2
潘德荣.
方法论的危机与哲学诠释学[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20-23.
被引量:8
3
陈振中.
论教育诠释学的研究向度[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5):76-81.
被引量:4
4
何卫平.
解释学与认识论——一种历史眼光的透视[J]
.人文杂志,2004(3):1-6.
被引量:7
5
陈琴英.
论解释学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新视野[J]
.龙岩学院学报,2005,23(2):126-128.
被引量:2
6
赵长林.
教育解释学的理论与分析框架[J]
.教育探索,2004(10):37-3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J.施莱特尔,中原.
解释学——当代资产阶级哲学的组成部分[J]
.世界哲学,1985(2):16-22.
被引量:3
2
陈桂生.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1997(1):7-11.
被引量:16
3
庞学铨.
新现象学述评[J]
.浙江学刊,1994(2):51-55.
被引量:4
4
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0-44.
5
保罗·利科.解释学与人文科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148,152.
6
[1]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7
[6]陈伯璋.潜在课程研究[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
8
[7]J.Bleicher.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Hermeneutics as Method[A].Philosophy and Critique[M].Boston,1980.
9
[8]S.Gallagher.Hermeneutics and Education[M].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2.
10
[9]J.D.Caputo.Radical Hermeneutics:Repetition,Deconstruction,and the Hermeneutics Project[M].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7.
共引文献
16
1
李黔蜀.
论解释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及其运用策略[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1(2):74-77.
2
陈治国,洪汉鼎.
2004:诠释学与中国[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9.
被引量:1
3
陈四光,郭斯萍.
方法论诠释学对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原则的启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4):105-109.
被引量:2
4
王兆璟,陈婷婷.
教学理解何以可能——概念来源及相关意旨反思[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5):108-112.
被引量:1
5
冯正强.
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9):40-43.
6
冯正强.
个性的解释学张力——从康德的天才论美学到施莱尔马赫的普遍解释学[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4):80-84.
7
王中雨,郑玲.
中医英译的哲学诠释学解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171-171.
被引量:1
8
屈平.
后现代主义的解释学向度[J]
.湖北社会科学,2012(1):118-122.
9
王琳.
解释学与情报学的人文研究范式[J]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4):55-59.
被引量:1
10
雷春华.
谈解释学方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4(76):157-158.
1
陈璋.
思想品德教师的自我完善与发展[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1):38-39.
2
陈洪捷.
盘点20世纪德国教育理论的经典[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2):162-169.
被引量:3
3
艾淑娟.
浅谈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9):64-65.
被引量:1
4
孟贤娟.
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J]
.宁夏教育科研,2011,0(1):41-41.
5
蒋亦华.
关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5(4):112-113.
被引量:7
6
刘钢,韩文续.
阅读与对话[J]
.文教资料,2005(23):177-178.
7
田慧敏.
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求知导刊,2016(24):74-75.
被引量:1
8
李琼华.
狄尔泰教育观初探[J]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17(3):87-90.
被引量:2
9
沈阳.
参加新课改培训的几点体会[J]
.甘肃教育,2015(8):79-79.
10
张夫伟.
狄尔泰生命哲学及其当代教育意义[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98-102.
被引量:1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