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知荣辱与求荣拒辱——儒家荣辱观论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儒家荣辱观具有具有独特的内涵。儒家对荣辱的认识是立足于人的本质规定性之上的,从此出发,沿着知行合一的思维轨迹,儒家对知荣辱、求荣拒辱问题展开了深入系统的思考,认为知荣辱应与求荣拒辱相统一,惟有如此,人们才会在自我理解、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活动过程中获得对荣辱的深刻而真切的体认。
作者
马云志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荣辱
知荣辱
求荣拒辱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马云志.
儒家荣辱观及其当代启示[J]
.理论前沿,2006(20):22-23.
被引量:1
2
王资博.
儒家荣辱观及其现代价值[J]
.重庆社会科学,2010(1):97-99.
被引量:2
3
罗本琦,方国根.
儒家荣辱观大众化的基本路径[J]
.哲学动态,2014(8):35-41.
4
王资博.
儒家荣辱观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综述[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8):92-95.
被引量:3
5
杨志玲,高萍美.
儒家荣辱观在市场经济中的传承与发展[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55-58.
6
方彦寿.
儒家的荣辱观与教育理念[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48-50.
7
张丛林,汪水芳.
关于儒家荣辱观的心理机制探讨[J]
.江淮论坛,2005(4):95-99.
被引量:17
8
张义生.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思维轨迹[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5):24-28.
被引量:2
9
任义,周创奇.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儒家荣辱思想的传承与超越[J]
.商,2014,0(33):116-116.
10
何亚非,谢树放.
儒家以仁义为本的荣辱观刍议[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5.
兰州学刊
200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