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春秋时期“歌诗”、“诵诗”、“赋诗”辨微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春秋时期“歌诗”、“诵诗”和“赋诗”在形式、原则和功用上有很大区别,“歌诗”是乐工歌唱《诗》,重在突出其仪式功能,必须遵从“歌诗必类”的原则;“诵诗”是乐工抑扬顿挫地朗诵《诗》,重在表现它的讽刺效果;而绝大部分“赋诗”是公卿大夫近似于直白地朗诵《诗》,重在“言志”以凸显其政治效能和实用功能,“诵诗”和“赋诗”在“断章取义”的用诗原则下使用得相当灵活。
作者
毛振华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1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春秋
歌诗
诵诗
赋诗
《诗》
辨微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刘生良.
春秋赋诗的文化透视[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6):87-93.
被引量:15
2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
3
(后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
4
(汉)班固 撰,(唐)颜师古.汉书[M]中华书局,196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王济民.
春秋人的觉醒与春秋诗学[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28(6):104-111.
被引量:3
2
杨伯峻 徐提.春秋左传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顾颉刚.论诗经所录全为乐歌[A]..古史辨:第三册下编[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
水渭松.“赋诗言志”现象的考察[A]..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8..
5
刘生良.
孔子删诗说考辨及新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3):92-9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4
1
杨钊.
论《左传》“诗以言志”的传播学思想[J]
.电影评介,2007(1):100-101.
2
李霞.
“赋诗言志”与诗歌唱和之关系浅析——以苏门诗歌唱和为研究对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111-113.
3
靳芳.
解读《论语》中孔子诗论的特点[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2):57-58.
4
毛振华.
《左传》赋诗研究百年述评[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4):87-92.
被引量:7
5
杨钊.
“赋诗言志”中的赋诗与答赋[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75-79.
被引量:1
6
杨钊,杜松柏.
“诗以言志”中的“行人”与“相”[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0-13.
被引量:2
7
陈鹏程.
《国语》用诗探析[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97-100.
被引量:1
8
李青苗,付亚庶.
《左传》辞令中引《诗》体现出的符号学思想[J]
.社会科学战线,2010(3):246-249.
9
李春艳.
孔子论诗[J]
.学理论,2010(30):91-92.
10
昝风华.
《左传》饮食叙述略论[J]
.兰州学刊,2011(11):148-153.
同被引文献
10
1
柳之榘.
西周官学“六艺”之教的衰落和孔子私学的教育课程及其影响[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1):67-74.
被引量:3
2
马积高.
略论赋与诗的关系[J]
.社会科学战线,1992(1):265-271.
被引量:4
3
姜建群.
试论赋的名称来源及其属性[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77-83.
被引量:2
4
李蹊.
汉人未论大赋原于古诗之赋说[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6(4):51-53.
被引量:2
5
蔡世华.
论先秦“诗教”传统的起源与兴衰[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96-100.
被引量:9
6
陈赟.
“赋者古诗之流”再探——论汉人的赋体讽谕观[J]
.贵州文史丛刊,2007(3):15-19.
被引量:6
7
万光治,著.汉赋通论[M]. 华龄出版社, 2005
8
[张舜徽著].张舜徽集[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9
冷卫国.
刘向、刘歆赋学批评发微[J]
.文学遗产,2010(2):82-92.
被引量:4
10
许结.
从“行人之官”看赋之源起暨外交文化内涵[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4):136-14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安小兰.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序》赋源论新探[J]
.中国诗歌研究,2013(1):79-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子薇.
近十年来《汉书·艺文志》研究综述[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1):38-42.
1
李芬兰.
读宋诗辨昭君、玉环之宋代际遇[J]
.皖西学院学报,2015,31(1):89-91.
2
李正辉.
顾颉刚《诗》学研究考论[J]
.晋图学刊,2015(6):60-63.
3
单世联.
西方美学史上对艺术的三次攻击[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88-98.
4
刘晓林.
王维“以佛入诗”辨[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17(5):63-68.
被引量:9
5
刘旭青.
《古诗十九首》为“歌诗”辨[J]
.中国韵文学刊,2005,19(4):10-13.
被引量:7
6
黄庚.
简述《沧浪诗话》的评诗方法[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4):134-135.
7
孟开元.
《沧浪诗话》:“诗辨”与“辨体”[J]
.青年文学家,2016,0(5Z):59-59.
8
王军明,任淑红.
“歌诗”、“声诗”辨——与赵敏俐等先生榷谈[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2(3):81-83.
被引量:2
9
张少康.
试谈“沧浪诗话”的成就与局限[J]
.文学遗产,1962(438):1-1.
被引量:1
10
李震.
《全宋詩》所收呂公著詩辨疑(下)[J]
.中华文史论丛,2016,0(4):214-214.
兰州学刊
200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