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自2001年开始启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地理区位条件和政治因素,尤其是双方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和依赖性,都有利于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同时,由于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相似,贸易替代性较强,这种南南型的自由贸易区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作者
周昕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2006年第6期109-114,共6页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自由贸易区
CAFTA
分类号
F125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郑昭阳.
“10+1”和“10+3”贸易合作的比较分析[J]
.亚太经济,2003(5):73-75.
被引量:2
2
Sanjaya Lall;Manuel Albaladejo.China's Competitive Performance:A Threat to East Asian Manufactured Exports?[J],2004(09).
3
宋将.
中国与东盟在贸易上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87-91.
被引量:6
4
鲁启舟,周凤珠.
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制约因素[J]
.东南亚,2003(4):30-36.
被引量:3
5
Joanne Cutler;Kevin Chow;Carrie Chan;Unias Li:.Intra regional Trade and the Role of China's Mainland,2004(12).
6
杜群阳,宋玉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FDI效应[J]
.国际贸易问题,2004(3):51-54.
被引量:26
7
吉野文雄,司韦.
东盟与中国的贸易现状[J]
.南洋资料译丛,2005(2):8-18.
被引量:4
8
邱丹阳.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学思考[J]
.当代亚太,2005(1):8-13.
被引量:15
9
杨春梅.
中国与东盟进行贸易合作的战略选择[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4,24(4):54-56.
被引量:3
10
B Balassa.the theory & economic integration,1962.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许心鹏,宋立刚,吴桂英.
出口相似性与东亚发展模式[J]
.世界经济文汇,2002(5):3-15.
被引量:29
2
杨正伟.
突破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尴尬——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景[J]
.东南亚纵横,2003(2):27-31.
被引量:9
3
吴献斌.
90年代东南亚与台湾的关系[J]
.当代亚太,2001(11):19-27.
被引量:10
4
Peter Egger & Michael Pfaffermay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uropean Integration in the 90's", University of Innsbruck, Working Papers, 2002.
5
Magnus Blomstrom & Ari Kokko: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NBER Working Papers.N6019, 1997.
6
赵京霞.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结果[J].世界经济导刊,2003,(2).
7
庞中英.
和平崛起:关键在“和平”[J]
.党政干部参考,2004,0(4):16-17.
被引量:2
8
李 东,栾雅钧.
浅议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贸易关系[J]
.世界经济研究,2001(4):77-80.
被引量:7
9
王勤.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J]
.东南学术,2002(5):75-79.
被引量:9
10
刘容欣.
东亚经济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
.南开经济研究,2002(5):40-46.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52
1
孙玉红,崔霞,李昕阳.
贸易和投资协定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研究——基于二元边际的视角[J]
.投资研究,2021,40(1):93-116.
被引量:5
2
胡二杰.
东亚地缘政治结构与中国和平发展[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1):318-319.
3
刘青建.
21世纪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特点[J]
.现代国际关系,2005(6):1-7.
被引量:5
4
张海冰.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进展与问题[J]
.当代亚太,2005(8):24-30.
被引量:8
5
刘青建.
挑战·应对·构建——中国多边外交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34-41.
被引量:1
6
韦耀莹,钟燕,莫理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广西经济发展对策[J]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47-50.
被引量:3
7
宋效峰.
简论中国对地区多边机制的参与——以和谐世界观的视角[J]
.理论月刊,2006(5):27-29.
被引量:1
8
李涛,刘稚.
浅析中国与东盟的能源合作[J]
.东南亚研究,2006(3):24-30.
被引量:6
9
王玉主.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东盟贸易——一种政治经济学解释[J]
.南洋问题研究,2006(4):53-62.
被引量:10
10
张宏,蔡彤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投资效应分析[J]
.当代亚太,2007(2):52-57.
被引量:30
同被引文献
13
1
宋燕辉,杨凯.
南海问题怎么办?[J]
.南风窗,2010(3):32-34.
被引量:3
2
尹鸿伟.
印尼的忧虑[J]
.南风窗,2010(3):39-40.
被引量:1
3
尹鸿伟.
柬埔寨的麻烦[J]
.南风窗,2010(3):41-42.
被引量:1
4
韦倩青,李立民.
中国和东盟产业内分工与贸易状况分析[J]
.对外经贸实务,2005(1):52-54.
被引量:11
5
周苹.
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协定》下的商机分析[J]
.对外经贸实务,2005(3):22-25.
被引量:3
6
王娟.
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动因与对策[J]
.世界经济研究,2005(7):60-65.
被引量:36
7
喻国华.
“早期收获”计划对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
.学术论坛,2006,29(6):100-103.
被引量:7
8
李延凌.
关于实施“早期收获计划”的对策建议[J]
.东南亚纵横,2006(7):16-20.
被引量:7
9
王春丽.
产业内贸易理论视角下的中国——东盟双边贸易[J]
.亚太经济,2006(5):17-20.
被引量:4
10
张重,胡彦.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06(5):160-16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4
1
涂晓静.
中国-东盟“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对中国的影响及相应对策[J]
.现代商业,2007(06Z):168-169.
2
李萍.
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6):103-105.
被引量:1
3
赵静.
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贸易效应及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133-134.
4
王坤.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的效果剖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1-1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译丹.
中国-东盟产业内经济合作研究--以中-新为例[J]
.中国经贸,2014(9):44-45.
被引量:1
1
李玉环.
金融危机下中印经济比较[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0(6):8-9.
2
庄芮,林佳欣.
中国-新西兰FTA与中国-澳大利亚FTA比较研究——兼论中新FTA的升级路径[J]
.太平洋学报,2016,24(7):80-88.
被引量:2
3
杨湘波,涂守才,袁乐平.
长沙“四小龙”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启示[J]
.特区经济,2011(5):202-204.
理论与现代化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