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孙中山的“团体救国”和“以党治国”思想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孙中山在探索“救国”、“治国”的道路上,高度重视“团体”和“党”对组织群众、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关键作用。他有关这方面的认识及主张的形成,首先是为客观环境的需要所决定,其次是受到俄国革命和俄国共产党的启发。在重新审视孙中山这一思想时,可以检讨其中某些绝对主义的错误成分,但不应过分放大其负面影响。
作者
袁咏红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8-101,共4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孙中山思想
团体救国
以党治国
分类号
D693.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3
1
《在武昌十三团体联合欢迎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32,493,332页.
2
《批叶夏声函》,《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5,472页.
3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五讲)》,《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40页.
4
《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75页.
5
《在广州市工人代表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9,145页.
6
.《在广州农民联欢会的演说》[A]..《孙中山全集》第10卷[C].中华书局,1986年.第465页.
7
《在上海民治学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73页.
8
.《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A]..《孙中山全集》第11卷[C].中华书局,1986年.第265页.
9
《驳保皇报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35页.
10
《中华革命党成立通告》,《孙中山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13页.
共引文献
39
1
刘曼容.
孙中山对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认识变化考析[J]
.学术研究,2004(11):103-108.
被引量:1
2
李华兴,张元隆.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J]
.广东社会科学,2005(1):139-146.
被引量:4
3
耿云志.
孙中山的思想遗产及其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6):97-102.
4
邱捷,何文平.
民国初年广东的民间武器[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178-190.
被引量:17
5
宋月红.
关于宋教仁评价问题的再探讨[J]
.史学月刊,2000(6):72-79.
6
王杰,张冰,赵艳芝.
在困惑中崛起——辛亥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J]
.广东社会科学,2001(5):83-89.
被引量:1
7
李学智.
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J]
.近代史研究,2001(4):230-260.
被引量:14
8
陈红民,魏兵兵.
国民革命期间中共之宣传策略初探——以1923—1925年之《向导》为中心[J]
.安徽史学,2005(4):63-70.
被引量:12
9
王业兴.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J]
.广东社会科学,2005(5):100-105.
被引量:8
10
周竞红.
从汉族主义到中华民族主义——清末民初国民党及其前身组织的边疆民族观转型[J]
.民族研究,2006(4):11-1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2
1
高华.
从“再造”国民党到“以党治国”:论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孙科的政治主张[J]
.民国档案,1998(3):74-80.
被引量:4
2
王业兴.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J]
.广东社会科学,2005(5):100-105.
被引量:8
3
楚同与萧淑宇的通信.革命评论,1928,(3).
4
So Wai-chor: The Kuomintang Left in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1924--1931,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5
Arif Dirlik: Mass Movements and the Left Kuomintang, Modern China ,Vol. 1 ,January,1975.
6
曾玛莉.“经济民族主义:30年代国民党国家的经济建设计划”.
7
[加]卜正民,施恩德编.《民族的建构-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认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版.
8
施存统.理想中的以党治国.革命评论,1928,(16).
9
陈公博.陈公博先生文集[C].香港:远东图书公司,1967.
10
施存统.党的民主化与群众化.革命评论,1928,(12).
引证文献
2
1
李志毓.
1928年国民党内激进左派的“党治”理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22.
被引量:3
2
周森.
中国人真的是“一盘散沙”吗?——作为社会教育家卢作孚留下的教育启示[J]
.宁夏社会科学,2019,0(1):138-14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7
1
王锐.
国民党人士眼中的南京国民政府基本症结[J]
.东方学刊,2020(2):61-76.
被引量:2
2
张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国民党政权——史学界对1928-1932年民国政治史的研究述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51(6):102-114.
被引量:3
3
孙金.
民国时期青年职业教育运动的社会学考察——以卢作孚社会建设试验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19,0(12):95-101.
被引量:2
4
聂洪辉.
农民的合作类型与合作难题[J]
.宜宾学院学报,2020,20(10):32-39.
被引量:2
5
聂洪辉.
农民合作难题及其破解之道[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21(1):5-15.
被引量:2
6
聂洪辉,涂龙峰.
农民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内生还是外生?[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22,42(1):21-31.
7
王锐.
重思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J]
.江海学刊,2022(2):185-193.
被引量:2
1
申由.
“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是怎么提出来的?[J]
.人民文摘,2003,0(1):49-49.
2
李平.
构建健全的党员队伍进出口机制[J]
.蚌埠党校,2005,0(1):13-14.
被引量:1
3
任思明.
旅俄中国共产主义者组织章程[J]
.国际观察,1990(1).
4
云南.
“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由来[J]
.党的建设,2010(7):62-62.
5
卢先福.
列宁论党政关系[J]
.科学社会主义,1986(1):22-24.
6
徐行.
中共第一代留俄生述论[J]
.中共党史研究,1997(1):7-13.
被引量:10
7
董晓阳.
关于苏联三个党纲的几个问题[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85(6):78-82.
8
徐隆彬.
列宁从严治党的几项重大举措[J]
.潍坊学院学报,2003,3(1):6-9.
被引量:3
9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的五大里程碑[J]
.新长征,2013(1):65-65.
10
苏雨茜.
俄共:如何走向未来[J]
.理论参考,2004(9):38-39.
江西社会科学
2006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