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辽宁体育科技》
2006年第6期113-113,共1页
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考文献5
-
1邰德法.体校学生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与矫正措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107-108. 被引量:4
-
2冀可,刘毅.体育院校运动系学生学习动力障碍之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2):26-28. 被引量:1
-
3向前.学生管理工作如何坚持以人为本[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4):27-28. 被引量:8
-
4时金陵.略论运动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4):118-117. 被引量:1
-
5黄建明.学生不良行为形成原因及对策[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2,0(4):28-2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9
-
1王极盛.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心理学问题——需要、动机与激励[J].管理世界,1985,1(3):124-130. 被引量:2
-
2周成林,赵洪朋,谢红,高健.体育大学生学习障碍及学习策略的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32-35. 被引量:7
-
3[1]彭运石.走向生命的颠峰.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
4[2]刘恩久.心理学简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
-
5[4]俞文钊.管理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
-
6华东六省一市师范大学协作编写,鲁洁.教育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
-
7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审定体育概论[M].
-
8教育部人事司组编,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9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10
-
1江朵.构建高校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0):124-125. 被引量:2
-
2唐炜.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1):44-46.
-
3孙鲁宁.体校少儿运动员管理工作的特点[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98-99. 被引量:2
-
4刘伟.体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分析[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7(7):104-105.
-
5赵忠诚.浅谈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应以人为本[J].知识经济,2009(8):142-143.
-
6江朵.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179-180. 被引量:6
-
7崔兰英,索江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素质教育初探[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2):57-58. 被引量:1
-
8杨贤松.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8):236-237. 被引量:2
-
9王俊英.如何提高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中旬),2015(6):149-149.
-
10康乐.论以人为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J].青春岁月,2016,0(17):106-107.
同被引文献9
-
1朱川,李林依.如何提高体校学生文化学习兴趣[J].幸福家庭,2010(16):61-63. 被引量:6
-
2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8-56. 被引量:165
-
3邰德法.体校学生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与矫正措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107-108. 被引量:4
-
4郭德华,殷晓旺,周群,夏玲,秦园珠.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7):40-42. 被引量:18
-
5李木.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152-153. 被引量:4
-
6黄璐,杨淼,韩富清,尹景瑞,李清华,王金福.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工作部组织结构创新[J].菏泽学院学报,2008,30(2):123-130. 被引量:9
-
7刘俊林.浅谈体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下),2006,0(9):69-69. 被引量:3
-
8陈巧丽.如何提高体校学生文化课学习兴趣[J].新校园(上旬刊),2013(7):103-103. 被引量:2
-
9方青.如何提高体校学生文化课学习兴趣[J].才智,2012,0(18):71-71. 被引量:4
-
1马金华.体育专业学生管理略论[J].安康师专学报,1999,11(3):70-72. 被引量:2
-
2朱丽红.休闲运动在普通高校中的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3):48-49. 被引量:3
-
3张建明,李欣.21世纪体育运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S1):145-146. 被引量:1
-
4李秀丽.体育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J].搏击(武术科学),2005,2(7):63-64.
-
5于乐.论竞技体操的无限发展空间[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17(3):70-72.
-
6国家体育总局命名211所体育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13(1):21-22. 被引量:1
-
7陈志革,李敏杰.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0):82-83. 被引量:1
-
8李坚.浅谈田径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J].田径,2003(7):26-26.
-
9丁晨光.试论基层体校教练员的基本素质[J].体育世界,2009(2):13-14. 被引量:1
-
10戴亿新,钱琦.论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6):103-104.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