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存最早的附角斗实例是辽宁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大雄殿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面阔九间(48.20 m),进深十架椽(25.1 3 m).大雄殿外檐补间铺作与柱头铺作几乎一致,外檐转角铺作的"栌斗两侧各增附角斗一朵(与转角铺作靠近--笔者注).……附角斗的结构和补间铺作一样,惟栌斗内出泥道棋,不出翼形棋,此泥道棋和转角栌斗上的泥道棋联成一体,以承上面的柱头枋.第二跳跳头上置瓜子栱与转角栌斗的瓜子棋相连,承托罗汉枋","转角栌斗后尾出角华棋五层,俱偷心,最上一层华棋承仔(老)角梁.两侧附角斗的后尾各出三跳:第一跳用翼形棋,第二跳用华棋,但与第一跳等长,以免和角华栱发生冲突,第三跳上各施横栱一层,十字相交,以承罗汉枋".这些"与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及上华严寺大殿的处理方式相同.推其原因,是由于殿的面阔大、出檐深,为了适应挑檐的需要,故须加强补间铺作的结构,以期更有效地辅助柱头铺作"[12](图1).
出处
《华中建筑》
2003年第6期106-109,共4页
Huazhong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