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新比较经济学研究与构建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往的比较经济研究大多是对两个以上的经济体制从结构和效果上作静态地比较分析,基本上没有对新旧经济体制的变化和更替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当然,有些教材和著作也设有专章对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前景,以及“趋同假设”进行讨论。但这里讨论的真实内容通常是两大“主义”未来发展变化的一般条件(如政策、意识形态和自然环境等)以及会否“趋同”等等,根本不涉及对现实经济体制变革过程的解释、分析和比较。苏东各国发生政治剧变后,接着便是经济体制的根本转轨,即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的转轨。而他们的转轨纲领、具体目标、路径、方式,以及所建立的特殊制度及其效果各不相同,对于这种制度变迁过程的描述和比较分析,在原有的比较经济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内容。这种对过渡经济的比较分析是绝对必要的,它对于解释不同国家形成不同制度、采取不同路径和方式的根源、对于寻求新的制度安排及其运行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而比较经济学来完成这一重大使命是责无旁贷的,它应当在自己的学科中填补这一空白。
作者 张仁德
出处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2,共7页 Economic Perspectiv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S.詹科夫,R.拉@波塔,等.新比较经济学的新视角[J].比较,2002,(4).
  • 2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No. 1,1998.
  • 3J. M. Montias. Economic systems and comparative economics Ⅱ London : Routledge, 2002,P14,2.
  • 4青术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第301页
  • 5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 6.《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6页.

共引文献220

同被引文献32

  • 1贾根良.政治经济学的美国学派与大国崛起的经济学逻辑[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1(3):101-113. 被引量:28
  • 2张仁德.比较经济学的思想渊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2(4):40-43. 被引量:1
  • 3高新才,滕堂伟.新比较经济学四大学派的形成及其发展[J].经济学动态,2005(12):19-24. 被引量:3
  • 4贾根良.复杂性科学革命与演化经济学的发展[J].学术月刊,2006,38(2):77-82. 被引量:12
  • 5罗斯托.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现代经济的起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6赖纳特,贾根良主编.穷国的国富论:演化发展经济学论文选(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7赖纳特,贾根良主编.穷国的国富论:演化发展经济学论文选(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8Paul R. Gregory, Robert C. Stuart. Comparing Economic System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4.
  • 9Alexander Ebner. Understanding Varieties in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Style [A]. John Groenewegen, Jack J. Vromen. Institution and Evolution of Capitalism [C].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 , 1999.
  • 10Kurt Dopfer, John Foster, Jason Potts. Micro-meso-macro [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2004, (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