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社会道德精神的定位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驱力和凝聚社会成员的道德力量,是和谐社会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公民提供了道德精神的定位。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我们既要宏扬传统荣辱观和党的优良作风,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者 杜乾举
机构地区 四川警察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06年第12期48-50,共3页 Theory Horiz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穆勒.功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7..
  • 2瞿菊农译.康德教育论[M].商务印书馆,1940..
  • 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6.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8.
  • 5梁海明译注.孟子[C].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83.
  • 6布拉德雷.伦理学研究(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
  • 7张觉.荀子译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8G. J. Warnock. The Object of Morality[M]. London: Methuen & Co. Lid, 1971. 29.
  • 9大卫·休谟.道德原理探究[M].王淑芹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10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共引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