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八月之光何处寻——《八月之光》的解构主义批评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解构主义的视角分析福克纳的作品《八月之光》。这部双线小说通过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解构了种族主义观念;以莉娜等人的故事,解构了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由于美国的种族主义受到清教神学的支持,所以批判的目标最终指向了加尔文清教主义传统。虽然长期的清教浸染导致作家质疑找到南方出路的可能,但他还是对人类的未来满怀信心。
作者
张晓毓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06年第12期184-185,共2页
Theory Horizon
关键词
福克纳
《八月之光》
解构主义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生安锋.
白皮肤、白面具:《八月之光》主人公乔·克瑞斯默司的身份僵局[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4):44-49.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6
1
尹锐,顾华.
白人权力与种族知识的产物——福克纳笔下的混血儿初探[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546-550.
2
邢桂丽.
《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默斯悲剧分析[J]
.飞天,2010(14):40-41.
被引量:1
3
李欣,袁明,杨芙蓉.
浅论《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中的种族殖民意识[J]
.沈阳大学学报,2010,22(3):69-71.
4
解长江.
从《八月之光》的叙事模式看福克纳的反清教思想[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112-113.
被引量:1
5
张千会.
浅析《八月之光》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危机[J]
.文学界(理论版),2011(5):139-140.
被引量:1
6
姚孟泽.
论《八月之光》中人物存在状态的不确定性——以克里斯默斯为例[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1):65-69.
被引量:2
7
章艳萍.
爱、恨、仇——《八月之光》中乔与生命中女人关系的萨特式解读[J]
.文山学院学报,2012,25(4):74-76.
被引量:1
8
章艳萍,蒋馨.
愤怒的荒原——论《八月之光》的哥特特征[J]
.文山学院学报,2014,27(4):53-55.
9
孙丙堂,赵玉娇.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对《八月之光》的解读[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5,33(2):63-66.
10
陈珍.
童年创伤记忆与人物悲剧的辩证——《八月之光》主人公乔·克里斯默斯悲剧的心理学分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4):48-5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0
1
生安锋.
现代社会中人格的分裂与模糊——试析《八月之光》中的双重人格[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S1):96-100.
被引量:9
2
李万遂.
美国南方社会的一曲悲歌——福克纳《八月之光》主题和人物浅析[J]
.外国语文,1985,10(4):106-109.
被引量:2
3
生安锋.
白皮肤、白面具:《八月之光》主人公乔·克瑞斯默司的身份僵局[J]
.外国文学研究,2004,26(4):44-49.
被引量:17
4
李昕潮.
克里斯默斯悲剧[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112-114.
被引量:4
5
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E.M.福斯特.印度之行[M].杨自俭.邵翠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7
E.M.福斯特.印度之行:英汉对照[M].季文娜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8.
8
黎明.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的人物和语言[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107-111.
被引量:7
9
江智利.
福克纳《八月之光》的艺术特色[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9):152-157.
被引量:4
10
方汉泉.
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7):37-41.
被引量:72
引证文献
5
1
隋丹.
无法抹去的创伤——浅谈《八月之光》中的创伤性症状及原因[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4):133-134.
被引量:2
2
田云.
《印度之行》的解构主义解读[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107-108.
3
张文通.
解析福克纳《八月之光》中克里斯默斯的迷惘[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2X):65-66.
4
章艳萍.
从《八月之光》看南方人的善与恶[J]
.海外英语,2012(20):218-220.
5
杨喃.
解读《八月之光》中克里斯莫斯的多舛命运[J]
.作家,2014,0(09X):136-13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昌蕊,王晓利.
创伤的世界——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创伤探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5):74-76.
2
章艳萍.
小镇畸人——福克纳《八月之光》心理探析[J]
.文山学院学报,2017,30(5):89-92.
被引量:1
1
张晓毓.
八月之光何处寻——《八月之光》的解构主义视角[J]
.社科纵横,2006,21(12):187-188.
2
李文俊.
家璧先生与福克纳的初版本[J]
.文学自由谈,1993,0(2):147-150.
被引量:1
3
李敏,耿越.
福克纳小说中的多种写作风格[J]
.学习月刊,2010(6X):139-139.
4
金衡山.
福克纳在中国[J]
.文学自由谈,1992(3):94-98.
5
龙晓平.
从海丝特·白兰看霍桑对清教神学的解构[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80-83.
被引量:5
6
威廉.福克纳,蓝仁哲.
八月之光[J]
.当代外国文学,2015,36(2):38-38.
7
崔芳芳.
异化与救赎:《八月之光》人物身份认同及对比[J]
.陇东学院学报,2013,24(6):37-39.
被引量:2
8
李润莲,王玉才.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主人公悲剧命运解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10X):61-62.
被引量:1
9
林瑞韬.
《黑暗的心》和《鲁滨孙漂流记》的互文性阐释[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1):39-40.
被引量:1
10
卫毅.
李泽厚:寂寞思想者[J]
.21世纪,2010(8):16-19.
理论界
200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