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6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金色的日子。备受世界瞩目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同时在广西南宁举行。“三临品味壮乡茶,四海宾朋恋槿花;共赢东盟年年盛,互惠平台届届佳。”金色的季节,金色的收获。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本刊全体同仁也满怀金色的心情把2006年的压轴期奉献给大家法人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对之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为此,本期主打栏目特刊发由第三届全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吴大华教授主持的法人类学研究“习俗与法”栏目,隆重推出吴大华的《论法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张文山的《关于法人类学若干问题的思考》,戴小明、谭万霞的《论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及整合》,徐晓光的《贵州苗族水火利用与灾害预防习惯规范调查研究》,莫金山、潘远益的《瑶族石牌制及其在南方民族习惯法中的地位》等文章,其中,吴大华和张文山两位学者就法人类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等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与解读,认为法律多元是法人类学的基本立场。文章观点新颖,值得一读。1935年,费孝通先生深入广西大瑶山开始民族学调查,并以此展开他七十年民族研究生涯,七十年里,先生抱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以致用,志在富民”的崇高理想,以中华民族研究为立足点,“行行重行行”,为建设“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富强中国与和谐世界,建言献策,鞠躬尽瘁。为缅怀人类学民族学的世界级大师,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和中央民族大学承办的“纪念著名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民族研究70年座谈会暨研讨会”于2006年10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著名人类学家、台湾世新大学乔健教授的话代表了多数学者的认识:“先生早已超越了名人的境界,而正式进入了历史,成为在建立人类学、社会学或者综合地来说文化理论的世界级大师之一,奠定了永恒的与普世的历史地位,成为与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列维·斯特劳斯等并列为十二位建构现代文化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本期全文刊发由敏俊卿撰写的这次研讨全综述,以飨读者。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