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连网络的地址转换协议及其实现机制:TCP/IP专题系列之二
出处
《电脑开发与应用》
1990年第4期21-24,共4页
Computer Development & Applications
-
1蒋清华.Internet上的接力通信过程与性能改进[J].计算机应用,1999,19(S1):72-74.
-
2高军.虚拟服务集群的分析与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5):911-913.
-
3范慧霞,杨静,冯志谦.地址解析协议——ARP[J].科技创新导报,2008,5(20):34-35. 被引量:3
-
4方自远,刘其群.校园网环境下ARP攻击及防范措施[J].福建电脑,2009,25(2):66-66. 被引量:3
-
5马范援.实现网络互连的协议系列TCP/IP:TCP/IP专题系列之一[J].电脑开发与应用,1990,3(3):11-16.
-
6周元锋.互连网络的名字服务协议:TCP/IP专题系列之六[J].电脑开发与应用,1992,5(2):11-14.
-
7马范援.TCP/IP协议系列的应用层:TCP/IP专题系列之五[J].电脑开发与应用,1991,4(3):49-54.
-
8马范援.TCP/IP系列的传输层协议—TCP和UDP:TCP/ID专题系列之四[J].电脑开发与应用,1991,4(1):15-21.
-
9季永炜.ARP攻击和实现原理解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2,18(2X):1019-1021. 被引量:2
-
10欧阳星明,朱尚文.IPSec与NAT的冲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2):95-98. 被引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