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9
出处
《中国物流与采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74-75,共2页
China Logistics & Purchasing
同被引文献85
-
1孙红彦.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2(1):23-26. 被引量:7
-
2王之泰.西部开发 物流先行[J].协商论坛,2000(6):4-5. 被引量:4
-
3汪鸣.当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26(8):3-7. 被引量:8
-
4海峰,武兰芬,张丽立.发展区域物流 推动区域经济[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71-73. 被引量:76
-
5孙有望,周福东.我国宏观物流市场预测与分析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47-51. 被引量:19
-
6刘鹏飞,谢如鹤.略论物流与经济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05(2):85-86. 被引量:6
-
7李靖辉,熊欣.广东省现代物流业的波及效果分析[J].物流科技,2005,28(4):27-30. 被引量:10
-
8王晓原,李军.灰色GM(1,1)模型在区域物流规模预测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5,29(3):415-417. 被引量:44
-
9帅斌,孙朝苑,曹刚.物流产业与外部环境互动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生态经济,2005,21(11):74-76. 被引量:7
-
10张群,程肖冰.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5,21(12S):97-98.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19
-
1沈钰婷.我国建立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网络浅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S2):72-76. 被引量:1
-
2楚岩枫,刘思峰.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我国物流发展规模的预测研究[J].管理评论,2008,20(3):58-62. 被引量:8
-
3杨帆,王柏谊,王新宇.物流业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5):124-126. 被引量:6
-
4孟庆春,赵炳新,李晓晨.山东省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发展及三大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8):40-42. 被引量:10
-
5平先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湖南省物流需求预测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3):17-19. 被引量:10
-
6李松庆.广东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J].工业工程,2010,13(3):56-60. 被引量:28
-
7席卫群.我国物流业的税收负担及政策取向[J].税务研究,2010(9):60-64. 被引量:17
-
8徐兴兵.水路货运与我国经济增长的互动分析[J].物流技术,2010,29(23):238-240. 被引量:1
-
9张诚,于兆宇.国民经济增长的物流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研究[J].企业经济,2010,29(12):82-84. 被引量:3
-
10张诚,于兆宇.经济增长与物流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分析和状态空间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6):222-22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16
-
1周云,柳志强.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上海市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经济视野,2013(22).
-
2张平平.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山西省物流需求预测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2,27(1):61-61. 被引量:1
-
3郑红玲,鲁丽丽.基于区域经济三次产业下发展协同物流的思考——以河北省为例[J].价值工程,2010,29(14):14-16. 被引量:6
-
4刘斌.城市物流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促共进关系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9):136-138. 被引量:4
-
5周启良,潘意志.物流对环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面板数据分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21(3):20-24. 被引量:3
-
6聂冉冉,李新春,赵媛莉.资源型城市物流供需预测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江苏商论,2010(8):77-79. 被引量:1
-
7史嵘.基于灰色理论的江苏软件产业发展规模的预测研究[J].江苏商论,2010(12):149-151.
-
8王春豪.新疆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11(3):80-82. 被引量:4
-
9陈少克,陆跃祥.我国物流税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6):104-109. 被引量:15
-
10陈波,张英.基于灰色模型的湖北省物流需求预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6):28-30. 被引量:10
-
1冯超.中国基尼系数的省际差异[J].统计与决策,2007,23(1):93-94. 被引量:4
-
2王建华.调节收入分配健全消费税[J].商场现代化,2005(12Z):169-170. 被引量:3
-
3项目合作快讯[J].技术与市场,2000,7(8):37-37.
-
4项目合作快讯[J].技术与市场,2000,7(9):37-37.
-
5基尼系数[J].党建,1988(5).
-
6刘黎清,李梅.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22(5):82-84. 被引量:5
-
7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J].粘接,2009(12):20-23.
-
8RodgerDoyle,范淑霞,赵辉.贫困的界定[J].科学(中文版),2003(6):13-13.
-
9第二部分:中国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的原因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1992(Z1):1110-1131.
-
10刘小莉.四川城市贫困的现状及特征[J].四川省情,2006(11):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