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6年第78期27-28,共2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8
-
1宋超,绍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问题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05(1):28-31. 被引量:26
-
2杨斌.关于我国地方税体系存在依据的论辩[J].税务研究,2006(5):32-38. 被引量:22
-
3王胜章.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思考[J].思想战线,2006,32(4):49-53. 被引量:14
-
4徐晓亮.浅议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基于云南省自分税制以来历年财政收支结构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22(4):98-102. 被引量:3
-
5计毅彪,杜一敏,谭文.转移支付制度在调节地区差距中的效率分析[J].中国财政,2006(9):66-68. 被引量:3
-
6倪红日.对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现状的基本判断和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1):43-49. 被引量:24
-
7靳万军.关于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的初步思考[J].税务研究,2007(1):26-32. 被引量:61
-
8朱萍.论我国现阶段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的合理界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9(1):73-78. 被引量:5
-
9胡怡建,张伦伦.我国地区间的财力差异——基于地方税体系与转移支付体系的比较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7):17-22. 被引量:23
-
10红梅.《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50年》[J].广西民族研究,2000,(2).
二级引证文献28
-
1马海涛,马应超.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变迁看民族财政治理的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1):132-137. 被引量:9
-
2史龙.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制度的分析与完善[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143-144. 被引量:1
-
3姚静.内蒙古旗县财政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以东乌珠穆沁旗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3):108-112.
-
4刘梅.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文献综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172-174. 被引量:6
-
5卢鹏,赵莲.游客对村民肖像付费的转移支付——以箐口村为例[J].旅游研究,2009,1(4):49-54. 被引量:2
-
6章文光.民族地区财政体制改革方向探析[J].民族研究,2010(3):25-34. 被引量:4
-
7朱毅.完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思考——以专项转移支付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0):157-158.
-
8成艾华.民族省区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0(4):103-107. 被引量:4
-
9徐博,魏松.民族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10(10):8-10. 被引量:1
-
10王建聪,张霞.我国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1,9(2):135-136. 被引量:1
-
1杨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财税政策选择[J].晋阳学刊,2002(3):25-28. 被引量:1
-
2强化管理 防范风险 深化改革 稳健经营[J].农村金融研究,1999,0(2):1-1.
-
3张世超,贾春华.试论整合政府财力的途径和方法[J].理论界,2004(5):228-229.
-
4桑百川.经济特区是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助推器[J].特区经济,2005(11):12-16. 被引量:6
-
5王志明.强化信贷管理是信用社治理整顿的重点[J].西南金融,1990(9):48-49.
-
6林学忠.浅谈县级行的“六性”建设[J].现代金融,2011(5):7-8.
-
7闫锡杰,卢丙文.“六制六性”花好管住民生资金[J].财政监督,2010(5):18-18.
-
8杨京英(执笔),王强(执笔),任小燕(执笔).专栏:1998-2002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际比较[J].中国发展报告,2004(1):246-246.
-
9周水金,彭超.1999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货币政策展望[J].政策,1999,0(4):19-20.
-
10薛文东.当前养老金待遇存在的三大差别[J].中国社会保障,2006(11):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