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伍尔夫之“唯美主义”研究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众多经典现代主义小说家中,伍尔夫因其作品鲜明的唯美倾向而独树一帜。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伍尔夫与唯美主义代表人物之间的交往联系,阐释其现代小说理论对唯美主义文学主张的借鉴及相通之处,剖析两者于形式主义背后共同的道德关怀和总体性追求,解读布鲁姆斯伯里集团与唯美主义共同的艺术理念,从而多角度揭示唯美主义思潮在塑造伍尔夫现代审美观方面的不没之功。
作者
郝琳
机构地区
山西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43,共7页
Foreign Literature
关键词
伍尔夫
唯美主义
佩特
王尔德
布鲁姆斯伯里集团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97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26
1
Bradbury,Malcolm.The Modern British Novel:1878-2001.Beijing:FLTR Press,2004.
2
Holland,Vyvyan,ed.Complete Works of Oscar Wilde.London:Collins,1966.
3
Jackson,Holbrook."Introduction." Salome.New York:Heritage,1945.
4
Latham,Sean."Am,I a Snob?":Modernism and the Novel.Ithaca & London:Cornell Univ.Press,2003.
5
McNeillie,Andrew."Bloomsbury."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Virginia Woolf.Ed.Sue Roe and Susan Sellers.Shanghai:SFLE Press,2001.
6
Ross,Robert,ed.Essays and Letters,London:Methuen,1908.
7
Showalter,Elaine.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7.
8
Whitworth,Michael."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ism."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Virginia Woolf.
9
Williams,Raymond.Culture and Society,1780-1950.New York:Harper & Row,1966.
10
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真实之复兴-极度现代的世界中的身体、自然和地方》.张妮妮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31
1
乔修峰.
《罗慕拉》:出走的重复与责任概念的重建[J]
.外国文学评论,2005(2):137-146.
被引量:2
2
王少明.
音乐不是“什么”——音乐理性主义批判[J]
.音乐研究,2005(2):39-45.
3
李建军.
批评家的精神气质与责任伦理[J]
.文艺研究,2005(9):27-36.
被引量:17
4
阮南燕.
孤独者的自我毁灭:先锋之悖论[J]
.当代文坛,2005(6):15-17.
被引量:1
5
刘锋.
《悲剧的诞生》:语文学与尼采的现代性批判[J]
.国外文学,2006(1):10-17.
被引量:1
6
陈思和.
从鲁迅到巴金:新文学传统在先锋与大众之间——试论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J]
.文学评论,2006(1):6-14.
被引量:8
7
单世联.
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J]
.天津社会科学,2006(3):42-50.
被引量:30
8
李永东.
租界文化语境下左翼文本的叙事症候[J]
.文学评论,2006(4):174-180.
被引量:2
9
晓苏.
小说与矛盾[J]
.当代文坛,2006(5):71-73.
10
李永东.
租界文化体验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影响[J]
.江海学刊,2007(1):200-206.
同被引文献
97
1
王丽丽.
时间的追问:重读《到灯塔去》[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63-67.
被引量:22
2
柴平.
女性的痛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萧红与伍尔夫比较[J]
.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111-116.
被引量:18
3
罗婷,李爱云.
伍尔夫在中国文坛的接受与影响[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5):89-93.
被引量:5
4
姜云飞.
“双性同体”与创造力问题──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诗学理论批评[J]
.文艺理论研究,1999(3):34-40.
被引量:11
5
申富英.
评《到灯塔去》中人物的精神奋斗历程[J]
.外国文学评论,1999(4):66-71.
被引量:9
6
葛桂录.
边缘对中心的解构——伍尔夫《到灯塔去》的另一种阐释视角[J]
.当代外国文学,1997,18(2):171-175.
被引量:6
7
王家湘.
二十世纪的吴尔夫评论[J]
.外国文学,1999(5):61-65.
被引量:19
8
张烽.
吴尔夫《黛洛维夫人》的艺术整体感与意识流小说结构[J]
.外国文学评论,1988(1):54-59.
被引量:5
9
王家湘.
维吉尼亚·吴尔夫独特的现实观与小说技巧之创新[J]
.外国文学,1986(7):56-61.
被引量:2
10
童燕萍.
路在何方──读弗·吴尔夫的《一个自己的房间》[J]
.外国文学评论,1995(2):13-1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6
1
胡滢.
从《海浪》看伍尔夫作品的唯美精神[J]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1):78-80.
2
高奋.
新中国六十年伍尔夫小说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5):83-93.
被引量:12
3
张宁.
伍尔夫小说艺术与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精神气质探源[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3):58-62.
4
高奋.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理论近百年研究述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1):119-130.
被引量:6
5
雷超.
伍尔夫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0(6Z):33-34.
6
任雪娇.
伍尔夫小说《奥兰多》的美学特色解读[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2):102-104.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高奋.
“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的研究进展、特征与趋势[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2(3):31-39.
被引量:3
2
吴文权.
荷兰人抑或德国人——托马斯·伍尔夫《天使,望故乡》首句中译批评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29(8):7-9.
3
徐小雁,唐萌萌.
伍尔夫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J]
.芒种(下半月),2013(10):51-52.
4
郝岚.
女性主义视角下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2014(2):136-142.
被引量:1
5
张燕,杜志卿.
从《达洛卫夫人》看伍尔夫矛盾的帝国情怀[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6-163.
被引量:3
6
吕奕锦.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女权主义的分析[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12):34-35.
7
朱天龙.
论《达洛维太太》与《辛伯林》之间的互文性[J]
.韶关学院学报,2016,37(7):37-40.
8
巢玥.
反传统的重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性别意识[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7,38(1):25-29.
9
张友燕.
弗吉尼亚·伍尔夫随笔国外研究综述[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2):116-120.
10
窦玉玉,魏巢凤.
《达洛卫夫人》中水象征的重构与模仿[J]
.宿州学院学报,2017,32(5):59-61.
被引量:1
1
张磊.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形成[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3(3):32-34.
2
朱华.
孤独意识与死亡意识——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创作心理探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2):116-117.
3
朱华.
孤独意识与死亡意识——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创作心理探析[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98-99.
4
李乐平.
闻一多“唯美主义”研究的分类和反思[J]
.学术交流,2002(3):123-127.
5
王延慧.
《血窟》的唯美主义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2(5):112-114.
6
赵鹏.
前“左联”时期“革命文学”作家的唯美主义选择[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6):219-220.
7
王雪瑞.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青年与社会,2015,0(8):259-260.
8
梁小珊.
论唯美主义思潮的颓废特征[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2):19-21.
被引量:1
9
刘纪新.
从“沉醉”走向“超越”——中国现代诗歌中身体的演变[J]
.北方论丛,2011(3):33-37.
10
卢水金.
论郁达夫的“唯美”倾向与“颓废”姿态[J]
.云梦学刊,2008,29(F07):46-47.
被引量:1
外国文学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