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9-64,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沟口雄三,1998年.《日本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之改革与进展》.《国际儒学研究》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何佑森.清代经世思潮[J].孔子研究,1996(1):53-60. 被引量:4
-
3黄宗羲.《明儒学案》[M].中华书局,1985年版..
-
4伽达默尔,1992年.《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5李泽厚.《经世观念随笔》,《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第294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
6.《王阳明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10页.
共引文献91
-
1林乐昌.李二曲的经世观念与讲学实践[J].中国哲学史,2000(1):115-122. 被引量:10
-
2廖名春.“慎独”本义新证[J].学术月刊,2004,36(8):48-53. 被引量:48
-
3李振纲.心体的重建与理学的终结——兼论蕺山学逻辑向度与历史向度的离异[J].现代哲学,2004(4):80-86.
-
4季芳桐.诠释泰州学派的英雄[J].学海,2004(5):70-74. 被引量:2
-
5张学智.从人生境界到生态意识——王阳明“良知上自然的条理”论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4(6):29-35. 被引量:13
-
6赵园.明清之际士人的豪杰向慕与理想人格追寻——以易堂诸子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4(6):76-83. 被引量:10
-
7杨国荣.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J].学术月刊,2004,36(12):19-26. 被引量:5
-
8钱明.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J].浙江学刊,2005(1):91-98. 被引量:5
-
9陈立胜.儒学经传的怀疑与否定中的论说方式——以王阳明、陈确的《大学》辨正为例[J].中国哲学史,2002(2):55-62. 被引量:5
-
10杨泽波.孟子气论难点辨疑[J].中国哲学史,2001(1):54-61.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103
-
1王保国.教化的政治与政治的教化——传统中原政治文化传播模式探析[J].学术论坛,2008,31(1):49-52. 被引量:7
-
2张文英.董仲舒的“性三品说”与君主的教化责任[J].理论月刊,2009(4):66-68. 被引量:8
-
3展明锋,陈勇.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J].道德与文明,2002(3):37-41. 被引量:14
-
4冯尔康.国法、家法、教化——以清朝为例[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6(2):165-180. 被引量:6
-
5王先明,尤永斌.略论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的历史变迁[J].史学月刊,1999(3):105-113. 被引量:20
-
6蒙培元.良知与自然[J].哲学研究,1998(3):75-80. 被引量:8
-
7张锡勤.试论儒家的“教化”思想[J].齐鲁学刊,1998(2):72-78. 被引量:23
-
8李申.教化之教就是宗教之教[J].文史哲,1998(3):40-42. 被引量:5
-
9丁为祥.“四句教”与王学三分[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1(2):42-49. 被引量:2
-
10谢长法.乡约及其社会教化[J].史学集刊,1996(3):53-58.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5
-
1周如川.从《传习录》看王阳明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4(15):129-130.
-
2王吉平.王阳明“致良知”论的道德教育意义[J].学理论,2015(3):234-235.
-
3张运生,何杰峰.儒家“乐境”与“教化”关系探析[J].兰台世界,2016(16):146-149.
-
4任国庆,王振东,汪凤炎.为善去恶:王阳明的致良知之道及其生活德育启示[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42(5):76-80.
-
5黄明喜,武宏毅,林慧清.近三十年儒家教化研究述评[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4,44(6):1-21.
-
1谢政满.《竹轩先生传》阅读[J].中学生阅读(高考版),2014(4):35-37.
-
2夕霏.人生的祭坛——读《薄迦梵歌论》[J].科学新闻,2009(24):78-78.
-
3朱晓鹏.论王阳明的“身心之学”[J].哲学研究,2013(1):44-50. 被引量:6
-
4杨洋.王阳明之“乐”的三种境界[J].中国图书评论,2016,39(11):75-81. 被引量:1
-
5王梦阳.论“事上磨练”——读《王阳明全集》札记[J].月读,2016(11):86-88.
-
6高予远.王阳明“龙场三卦”臆说[J].哲学研究,2007(4):33-38. 被引量:1
-
7钱明.关于王阳明散佚语录诗文的几个问题[J].浙江学刊,1999(5):70-75. 被引量:2
-
8郑晓江.“百死千难”悟“良知”——探寻“阳明小洞天”[J].寻根,2007(4):119-128.
-
9张夫伟.道德相对主义与学校道德教育[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5):38-42. 被引量:3
-
10黎红雷.孔子的本相——《论语·述而》篇前五章集译[J].江淮论坛,2015(1):55-61.
;